崇禎十六年,初春。

今年的崇禎皇帝三十四歲,正當壯年,同時也迎來了他的第三次罪己詔。

此時的天下已然大亂,明北官兵不受節制,京師病疫復起,就連江南都頻繁出現奴僕殘殺官紳造反的例子。

李自成已經在襄陽建立了政權,號為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了明軍剿匪主力。

整一個政權控制的土地,從陝西到湖北,甚至影響著河南土地,往北還滲透入了宣大地區。

李自成的影響力已空前做大,闖軍所過之處,百姓揭竿而起,攻城不耗兵卒,自然有人開門。

襄陽。

新順王府。

李自成剛舉行完浩大的稱王典禮,中原的流寇爭相來賀,而自從今日起,席捲大明的農民軍再也不能稱之為流寇。

因為他們開始有了基礎政權,並在佔據的土地內釋出政令,組織耕種。

賦稅名義上幾乎是不會收取的,所有的豪紳也全都被處決刮分田地,這時候的李自成頗有賢王之風。

再往下看。

王座的左下首有牛金星、宋獻策、李巖等文臣,羽扇綸巾,風采絕倫。

闖王的右側是袁宗第、李來亨、劉宗敏、田見秀、賀錦等威武大將,國朝已成氣候。

而不得不說。

李自成的成功絕非偶然。

就他現在手下的這一輪主將,個個勇猛,在清軍入關後無一人降清!

袁宗第、李來亨、劉體純等人一直抗爭到康熙年間,餘下的諸將,大多不是全家自殺就是戰死。

相比於當前剿匪的明軍來說,這些人可以稱之得上為明末真正的愛國者。

因為這會崇禎皇帝身邊的主要將臣,大多都會降清.......

李自成看著身前這些身經百戰的將士,自是心高氣傲,大明的軍隊已經是苟延殘喘,不堪一擊。

而今年的封王大典,就是為了明年登基做準備的,國號都想好了,就叫大順。

“報!”

李自成這時正與諸將商議,後邊如何接管大明京師,安置大明降兵降將的事宜。

有加急密報來奏。

新順王府雖然說是王宮,就只是在州府衙門上稍微修整了一番。

傳令兵進到大院,恭敬遞上書信,李自成接了過來,親自拆開,大聲誦讀了出來。

“大明皇帝強弩之末,試圖與塞外北夏皆為親家......”

李自成閱讀完畢,下方的群臣頓時就鬧鬨了起來。

要是闖軍的這些個猛將雖然英武,可缺點就是沒文化,一聽到這大明公主的事情。

一個個口中汙言穢語不止,罵聲不絕,有說大明皇帝垂死掙扎的,也有說北面的夏國不識好歹,暗中多處為難義軍。

當下只不過是心中憂懼罷了,要是明軍與夏國聯合,對於闖軍極為不利。

“大王,大明的公主要嫁也得是您的,北夏王一介胡虜,也敢窺覷中原土地。

不如就趁現在陝西有大部兵馬,我們將渭縣吞了,再推入河套平原,汲取物資。”

有將臣嘴裡罵道。

“倪大壯,北夏王可不算胡虜。

陸家祖上是錦衣衛出身,國內的漢民百姓不下百萬,加之佔據河套,本就是與中原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