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噴火(第1/3頁)
章節報錯
火焰傾瀉,炙烤長空。
火舌噴射而過,空間扭曲,熱浪席捲。
淹沒衝鋒而來的建奴騎兵。
嘶鳴慘叫聲一片。
清軍原本打算是突擊衝陣,隊伍要比以往緊密。
可戰馬被火焰掃過後,身上立馬就浮現了可怖紅斑,皮肉翻滾,伴隨著烤炙的味道。
戰馬如若瘋狂,大片的清軍被掀翻下馬。
噴火罐車下的夏軍也愈發熟練,知道如何配合平射的效果更好。
火焰噴射有一個好處,就是殺傷力能夠持續輸出,並且密集無縫。
而且,火焰可見的距離也不一定就是殺傷範圍。
熱浪在空氣中傳播,有的清兵隔著數米見到火焰,可轉瞬就被轟得面目全非。
更慘的就是前方衝鋒的清兵,渾身包裹起火焰,瘋狂撕扯著身上甲衣,頭鍪掙脫下來,扯下的卻是大片皮肉......
“火龍、火龍!”
清軍一片惶恐。
只覺得這般威力已經超脫想象,簡直不是人間該有的東西。
“漢賊竟有油櫃?”
而城頭上的多鐸卻失聲驚呼。
多鐸熟讀兵書,知道中原很早就有利用石油噴火殺敵的裝置,名為“猛火油櫃”
古代的石油在軍事上又稱為“猛火油”,是用略微提純的石油為燃料,以銅為油櫃,引燃後用人力抽拉氣筒。
油櫃中的空氣壓縮,可使猛火油噴射,用以燒傷敵人和焚燬戰具。
而當然的,這樣的人力方式以及粗糙的燃料,殺傷距離有限,且因為裝置材料的緣故,油氣壓縮不嚴密,傷害不連貫,使用條件過於苛刻。
古代戰場上更多使用的還是小型裝置,只在特定的戰爭中出現,至於在火炮普及後就被淘汰了。
古代的噴火裝置不常使用,按照正常的歷史軌跡來看,只有在20世紀初,鋼鐵質量大幅提升後,噴火部隊才重新被開發。
不過到了那會又有些尷尬,因為子彈也已經有了。
在流彈密佈的戰場上,噴火兵所帶的裝置幾乎等同於移動炸彈,只要在臨近陣地,或者掩護逃離時候才會使用。
平常的噴火部隊就如同敢死部隊......
但是當下,夏國軍隊就是絕對沒有這個顧慮,只要避開火炮就完全沒有問題。
清軍的弓箭射不爆鋼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