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李自成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就直接跳了起來,命人取過地圖,開始了他所擅長的布戰方式。

“洪承疇既然要來了,咱們兵源善於鄉野,暫且佈下口袋......”

.......

李自成在軍事上是有所長。

洪承疇率著鐵騎奔襲而來時,還有機會想著如何再多殺一些明軍。

而此時。

遼東,錦州。

幾乎是洪承疇剛出京畿的時候,皇臺吉就率領著三萬旗兵圍住了錦州城頭。

在清軍的衰弱之下,原先歷史上的松錦大戰,沒有上升到兩國大決戰的規模。

可基本效果還是有的,錦州東關守將吳巴什降清,三萬的兵馬順利攻佔了錦州外城。

歷史上的遼東,在大明最後的一段歲月裡,還餘下四座城池。

這四座城池了得。

每一次清軍入關之後,未曾獲得半寸明土的原因也是如此。

在尋常人的認知裡,總以為山海關是阻隔清軍的壁壘,而實際上,海關的防線,早就如同一張窟窿紙。

按照歷史上每兩年入關劫掠一次的頻率,清軍壓根就沒把明軍防線放在眼裡。

在清國朝中,也不是沒有人進言,當應直接攻打京師,但皇臺吉從來沒有采納過。

因為後邊還有大明的守軍,遼東鐵騎還是有些料子的,只要有充足補給,完全能夠跟清軍剛上幾個來回。

“皇上,護城河已經填上了,城牆搗毀。

明軍的補給,再也送不進城內.......就等著他們餓死!”

前方的將佐哈哈大笑。

現在的八旗各部重歸於好。

果然,對外戰爭才是轉移國內矛盾的最好手段。

錦州城外的旗幟迎風飄揚,一直綿延到了遠處的青山腳下。

這畢竟是在自家門口打的圍城戰。

清軍準備充足,除了八旗軍全員出動之外,各地的旗民百姓紛紛應援。

錦州城內的明軍慌了。

守將祖大壽,早已嚮明廷請援:

“錦城的糧米僅供一月餘,餵馬的豆餅則不能支撐一月。”

倘若清兵再攻,寧錦兩城攻破。

整片遼西被清軍戰領,不過是時間問題......

清軍急,因為後邊有人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