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原始的紡織能力(第2/3頁)
章節報錯
其實關於紡織這一塊。
陸舟壓根就沒有怎麼關注。
只是大概知道,一個世紀之後,歐洲會出現一種叫做飛梭的織布機,再過不了多久,第一次工業革命,珍妮機就開始出現了。
而現在這個時期,大明手的工業,同樣不容小覷。
主要是明末高比例的城市人口,讓明朝的手工業有了蓬勃的發展,民間資本有了長足的沉澱。
甚至江南發展出了,萬臺織機的大富商,誕生出機工與機戶,這種萌芽式的資本關係。
古人的智慧是不容小覷。
可陸舟對紡織行業的瞭解,僅限於此。
雖然作為一個理科研究生,可從沒有下意識關心過紡織機械的知識。
要說起衣服是怎麼織出來的,一片空白。
只知道這羊毛與棉花一樣,都是天然纖維,可以拉成線,再織成衣物。
僅此而已。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瞭解,他前世在專業課之餘,能多學習一些歷史就花費不少時間。
說實話,他也沒想到,有一天真能穿越古代,穿越了,還需要自己造衣服啊......
“可以,保暖效果挺不錯的,有就行,總比衣服裡塞乾草要好......帶我去作坊那邊看看吧。”
陸舟對著下邊僕人說道。
紡衣服的帳篷是在莊子一角,陸舟平時很少踏足,可現在就算不懂,也覺得應該去看看才對。
這羊毛多了,以後製衣物也是一個產業,不可忽略。
那僕人把陸舟帶到了一個帳篷裡,裡面的確是有一臺紡織機,兩三個人,臨時在這邊操作著。
這是陸莊上,唯一的紡織機。
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因為這玩意叫做紡墜。
原理非常簡單,沒啥技術含量。
以前陸舟,在初中歷史課本上就見過,都已經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產物,在高原上的遊牧民族裡,卻是廣為流傳。
可以紡棉,也可紡毛製品。
但紡出來的線很粗糙,做出來的衣物自然更加粗糙。
而且這陸莊的紡墜,賣相也極為不好,也只是個鬆散的木架子,紡輪都還是骨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