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通常的日子,對於普通人來說都知道不容易。

每天需要打水跟搬運木材,劈材造飯,可都是個工作量不少的活。

對於家庭內的婦人來說,每天花在這些工作上的時間可不少。

還得要考慮到風吹日曬,還有可能會遇到大雪和下雨的天氣。

但是現在,許多問題都能在屋子裡一步到位。

簡直可以用神蹟象來形容。

而要說這樣的進步,的確能極大提升國民士氣,文工團在這方面可以大展許多手腳。

劉大能的家中是少數能接上天然氣的宅院,許多要好的官吏好奇進來參觀。

文工團的秀才張平,這時來到了劉大能的府上。

看著劉大能灶臺上的天然氣,一臉的羨慕。

“張老弟莫急,按照王上的說法,很快周邊的小宅院都能通上燃氣了。”

劉大能一面展示著自己的恩寵,一面是用鼓勵的語氣。

而張平看了看灶臺上燃起的火苗,還有能夠點燃的燃氣燈,卻是還有著另一番看法。

“劉主事說的對,以現在本國的潛力來講,是會騰飛,肯定是要遠超大明。

而有人還想回到明地,也只不過是為了驅役百姓的權力罷了。”

張平意味深長的說道:“以現在夏國的情形來看,那些明地的許多官紳就與丑角無異。

他們魚肉百姓,佔據土地,又如何能比得上我們呢?”

張平說得很是傲然。

畢竟,現在國內所有的一切能和大明形成鮮明對比。

劉大能聽言則是愣了愣,看來也是被張平的話驚了一番,轉而又是笑著說道:

“張平,可以啊,最近思想覺悟了不少。

大明內的官員,的確是不像樣子。

最近文工團正有個課題,要收集明地內官員的表現。

揭露大明朝內官紳與百姓的關係,要是能推廣出一些道理來,與我們可是有大用的。”

張平連忙拱手回應:“下官正有此意!”

......

兩天之後。

在陸舟的桌案邊上,果然是放置著份新一輪的宣傳計劃。

這一次,終於是有人提議把針對的矛頭,指向了明地內腐朽的官紳體制。

因為從遷徙過來的流民口中瞭解,以及王一水從大明內查探回來的情況看。

沒有土地在為地主勞作的人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