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研究院的一次小型會議,竟徹底加快了北夏的工業程序。

至此推動全國工業革命的發展。

等到蒸汽機開始逐步應用的時候,所有人都會對工業有新的思考。

量產蒸汽機的計劃制定下來。

眾人散去,張一蛋卻私下裡找到陸舟,把他想造蒸汽鐵甲車的構思進一步說明。

“殿下,如果把蒸汽機縮小一些,置放入車架上,也可以帶動輪轂運轉。

動力源在車子內部,可能不如馬匹靈活,但要是士兵都在鐵甲內,就不用害怕打仗時戰馬受驚的情況了,刀槍不入,可以一直往前推進......”

張一蛋介紹著說。

按照他的想法,蒸汽鐵甲車的構思還是建立在四輪馬車的基礎上。

現在,莊子裡有了軸承和調速裝置,就可以把蒸汽機放在前邊牽引著前進。

後邊的炮手能夠躲在鐵皮堡壘自由射擊。

“這個構思看起來是合理,但有沒有考慮過轉向裝置,跟控制車體的問題?

還有一點,如果要做蒸汽戰車的話,車身長度要加長,四個輪子肯定不夠用。

蒸汽鐵甲車要放蒸汽裝置,要裝燃料,後邊還要裝炮彈跟炮手。

整個操作空間不,是四輪馬車就能放下的。

除此以外,蒸汽機的動力也不能減少,這也就意味著,蒸汽機縮小的方案並不可行......”

陸舟只是簡單指出了幾個方面。

張一蛋的構想如果加上履帶的話,幾乎就是蒸汽坦克的雛形。

但蒸汽坦克的效能不是那麼好控制的,並且,因為是蒸汽動力的緣故,註定蒸汽坦克的體型龐大。

在前世,一直到20世紀,都有西方國家在鼓搗蒸汽坦克。

想把這種有著野蠻推動力的武器送上戰場。

但是,蒸汽裝置的故障率極高,一邊打仗還一邊需要士兵維修。

再加上薄弱的地形適應力,緩慢的機動效能,讓人們不得不放棄蒸汽機動車,而是擁抱已經相對成熟的內燃機。

所以,造蒸汽坦克可以,但就是要耗費大量的物資。

而且造出來的坦克,很可能比人力行走快不了多少。

“殿下,是我欠考慮了。”

張一蛋撓了撓頭說道。

現在張一蛋也明白這個想法過於誇張,要是真弄起來的話,估計要耗費國庫不少的錢糧。

而且人手還是緊缺的。

可是接下來,陸舟沉吟了一番,又說道:“其實,要造蒸汽鐵甲車的話也可以,我給你十五名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