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夏沒有固定都城,就如同草原上的諸多王國。

朝臣隨著國主的足跡遷徙。

陸舟沒有移動的金帳。

但每一座城中,都有給王主下榻的王府,有朝臣們議事的宮殿。

天武城現在的王宮,是在原先城主府基礎上擴建,儘管陸舟要求從簡。

可後勤還是弄得有模有樣,收集來了各地秀木怪石,院內有假山有湖泊。

烏拉特意從戰俘營中選出許多朝鮮人,裝模作樣來到陸舟跟前,行了一個大禮。

“主子......夏王殿下。

我......臣選了一些僕人出來。

嘿嘿,打算把他們切了,切下邊,弄成傳說中的太監來使喚。”

烏拉手裡比劃一刀,臉上賤兮兮的,對太監的事情孜孜不倦。

此時的烏拉身著官服,可明顯跟他的氣質不符。

並且口語上學著那些君臣對話,顯得十分不倫不類。

陸舟手裡正拿著銅線和軸承,準備要做發電機的。

這時才想起,前些日子有人說要給王府添置一批使力氣活的僕人。

可沒注意到,這些人是要弄來一批太監......

陸舟從來沒有要置辦太監的想法。

但其實,後勤那邊的安排並不奇怪,閹人這種存在,並非是中原王朝的特有產物。

在公元前,東西方的文明古國都有相同做法,少年奴隸被閹割之後,就送到大貴族家中當侍僕。

四世紀的東羅馬帝國,宦官就已經是皇帝身邊不可缺少的政治人物,西方的宦官,同樣能像唐朝太監一樣擁有制度化的權力。

更近些的,就是塞外後金國,同樣,是在努爾哈赤時期就有了閹臣。

陸舟這時,認真看了看烏拉。

宦官大多數都是貧苦出身的人家或者俘虜。

可當然的,還有少數是被皇帝看上了。

因為從一開始就跟皇帝過於親近,最後乾脆閹了帶在身邊。

成為君叫臣閹,臣不得不閹的情況。

比如安祿山的貼身親隨李豬兒,因為聰明伶俐,又善於掌管事務。

在安祿山稱帝后,為了能讓李豬兒進宮貼身服侍,就賜給了他神聖的一刀......

“老烏啊,你可想好了,宮裡多一群太監,就得要多個管理眾太監的大內總管。

你要不,以後就帶著這些太監了?”

陸舟試探著問道。

“大內總管?”

烏拉完全愣了一下,卻感覺這個名號挺霸氣的。

臉上傻呵呵的笑著。

陸舟耐心給烏拉解釋一番大內總管的特性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