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四面皆敵(第1/3頁)
章節報錯
河套平原上設立十二城鎮,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筆。
陸舟之所以敢這麼做,是因為這片地區沒有後顧之憂。
草原部落解決,沒有人騷擾,就剩鄰面的大明官兵瞪眼看著。
而這個時期的明軍自顧不暇,除非是想不開,也壓根不會跑到這面地方來。
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整片草原上人潮湧動。
二十多萬的流民在短暫安頓過後,只留下八萬人口在歸化城。
其餘的直接被分配到十二個區域作為原始人口,每一鎮只有一萬人。
剛開始拓荒建設的過程總是艱苦的,百姓必須要置身於荒野。
但河套平原再難,肯定也比不過陸莊當年的惡劣條件。
大批的馱馬,車輛往富饒的河套平原周遭輸送。
天武城那邊作為中轉站,不斷的有資源、技術人員流入。
原先宋應星、徐光明等人設計出的農業用具,也被農業部的人給送了過來。
並且加以仿製。
以後會有專人指導這些百姓,利用先進的生產工具耕種土地、引水灌溉。
同時,基本的編戶政策已經完成。
直接套用陸莊的體系,設立戶長、甲長和保長......
同時為了加強這些新納人口的控制力,甲長以上的人,全部都是由陸舟帶過來的技術工匠擔任。
還有一些身體受過重傷,不能再上戰場計程車兵,他們從軍隊出來後,被安頓在了大後方建設家園。
這些人如果在大明社會,肯定是要作為被拋棄的物件。
但是在陸舟這裡,他們都受過一定思想和文化教育,是絕對會擁護統治的人,也更利於環境穩定發展。
......
半個月後。
黃成完成了城鎮規劃設計,選拔好相應建設工匠,剩下的工程,就可以全部交給學徒們監督。
而黃成自己,則是被陸舟給派了出去,執行另外一個重大任務。
鐵路的建設不能再耽擱了。
現在河套平原開始改造,需要大量的土石運輸,陸舟就打算把原先的木軌滑車運土機,全部改為用鐵軌。
同樣的,對於外邊廣闊領土,強大的運輸能力,不僅僅是為了加強軍事控制。
同時也是為了文化和科技交流。
就比如,現在的陸莊大學是設立在西伯利亞,河套平原也即將誕生出新的文明曙光。
但如果靠陸莊的人來進行科技力量傳播,這兩地之間,走上個過往就得花個一年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