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對農肥之事,多有看法?”

陸舟好奇的問。

主要是宋應星的模樣尤為激動。

在陸舟看來,古代的讀書人,面對汙穢之物應當遠離。

可宋應星開口就是對各種糞肥侃侃而談,說出來的動物糞便不下十餘種。

除此以外,還有灰肥,骨肥,河肥等等......

沒有長年累月的研究,絕對做不到這般熟稔。

“主公,農肥等物,向來都是農耕大事。

我曾觀萬曆朝時的《寶坻勸農書》,有曰:北方豬羊皆散放,棄糞不收,殊為可惜。

而種田地,肥壅最為要緊......

草原是草原,可草原上的牛羊草木,對農耕是有大用。

學生本來是想在自己書中提倡,圈養以積肥,可沒想到,主公開拓聖明,率先想到這一步,並且要加以行動。

著實是令人欽佩......”

宋應星一席話,全然是發自肺腑。

能夠對農耕採取靈活變動的統治者,是很少見的。

明末這個時期的科學家,無不鼓足了勁,想要掀起一場科技革命。

而真正讓宋應星感到震撼的,是陸舟對他進行的引導。

所謂氮、磷、鉀肥,對作物有分別作用。

關於這些化肥,有許多名詞都還是宋應星不能理解的。

可當陸舟說到,樹木、樹葉、雜草、秸稈燃燒以後的灰燼,是最常見的鉀肥,可以讓作物的色澤良好,根莖發達,同時還可以提高抗寒和耐旱性的時候......

宋應星茅塞頓開,先前苦苦研究的東西,一下就疏通了。

接下來,還有合適比例的複合肥。

按照這樣的特性對症下藥,對農物的意義非凡。

陸舟說道:“的確,積肥的事不能耽擱。

從今年開始,每一處將要耕種的地方,都要設立肥坑。

各部落城邦的人,都要將草灰,糞物,牲骨等物收攏。

選適當的地點挖土坑,底部需要墊上草木灰,物料放入坑內灑石灰覆土。

等待發酵使用......”

陸舟又說了許多細則,宋應星一一記了下來,等到實施的時候傳達各處照辦。

......

春耕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但因為今年,四面壓力的特殊性。

陸舟不能繼續安安穩穩的待在陸莊了,漠北的哥薩克已經收攏回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