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宋應星,見過伯爺!”

宋應星躬身行禮,抬起頭來,卻是見到一副年輕面孔。

此時的冰雪還未徹底消融,陸舟身上依舊還穿著熊皮大衣。

宋應星忽然愣了愣,來的時候沒人跟他細講。

只是從一路上見到的燧發槍、風車和四輪馬車......諸多不可思議之物。

他沒想到,做出這些東西之人,竟是位如此年輕的伯爵。

而陸舟同樣也有些詫異,這位傳言中的明末科學大拿,外表有些寒磣。

所謂“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的作者,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糙漢子。

宋應星跟徐光明等人身上的書生氣質大有不同,要不是開口介紹了,陸舟還以為這是一個農夫。

陸舟只是簡單的免禮,又問道:“先生可是對務農耕種有所心得?”

宋應星又拱了拱手,謙虛道:“簡單知一二罷了,略懂略懂......”

“先生可是善種稻谷?”

陸舟繼續問著,畢竟這位宋應星來的也太巧合了,說不定還是另有其人。

特別是這中年男人在說“略懂略懂”的時候,陸舟就生怕遇到了又一個呂不川那樣,凡事都是個半吊子的人......

“這......”

宋應星的衣服沒有陸舟那麼厚實,只感覺站在雪地裡挺冷的。

心裡那是個奇怪,可又不敢怠慢,連忙說道:“善種稻谷談不上,倒是有些許見解。

在學生看來,水稻是需浸種、育種、擂秧、耘草......

浸種需包及數日,懊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許,其名日秧......

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秧過期,老而長節,即栽於畝中,生谷數粒,結果而己。

......

若是要論及移秧,凡秧田一畝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畝。

而同時,稻植之事,與氣候、山坡、栽培手法諸多相關,可與農物產生變化。

......

若凡稻旬日失水,則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種,筱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

宋應星一開口就滔滔不絕,在寒風裡細說。

越講越是來勁。

陸舟卻沒有聽懂多少句。

只是大概知道,宋應星最後說的是一個挑選耐旱稻種的方式。

陸舟張了張口,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

但身份肯定是能夠確定了。

“久仰,久仰了......宋老師!”

陸舟拱了一供手,終於才讓宋應星迎入了城內。

宋應星心中長鬆下一口氣。

腳下邁在雪地裡,可沒有再多走幾步,前邊的陸舟又回過頭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