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火炮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尼米彈之所以叫尼米彈,那是因為它的最終改進者是法國將軍克勞迪.尼米(又譯米尼)
這就好比世界上第一支單發裝填步槍,是由德國人毛瑟設計出來的。這系列步槍在全世界範圍流行起來的時候,人們就習慣於稱之為毛瑟步槍。
這對科研從業者而言,是一種極大的榮耀,就比如牛頓定律,伽利略公式,帕斯卡六邊形定理......這些都是從17世紀開始,西方文藝復興後湧現出來的。
以前陸舟學習專業內容的時候,就發現上邊滿滿全都是西方人命名的公式定律,他也曾幻想著哪天走了什麼狗屎運,也能憋出來個別人從沒想到過的bug.
但是幾百年以來,科學上能夠佔據定義坑位的地方,早就被西方給壟斷了,彷彿全世界都是他們所說的道理。
可實際上,這並不能說明,有些道理在西方之前就沒有人想到過。
明朝中後期的科學家也同樣層出不窮,在農業水利、科學格物上都有諸多體現,是系統化的全面發展......
明末整個社會對科學的包容性,達到了極高程度。
甚至還有科舉不成的人,卻因為善於設計火器,能夠提拔為官的例子。
所以說啊,從造紙術、火藥、印刷術......幾千年以來,華夏土地上,從來都不缺乏創造和發明。
只是後邊,卻莫名出現了兩百餘年的斷層。
從17世紀中期到近代的這兩百餘年間,人們不再能有多餘的想法。
許多科學書籍也被列為了禁書。
“陸公彈......尚可,尚可,以後子彈掠過之地,也能揚起主公威名。”
徐光明跟在一旁附和,其實他覺得,如果叫光明彈的話也可以。
陸舟只是搖頭一笑,並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他其實更希望徐光明等人哪天能弄出來個光明定律,張氏法則......
但這樣肯定需要時間,陸舟還得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促使科研的程序加快。
“光明啊,子彈的發展,其實還可以有很大進步。
不能就此止步。
就比如在錐形彈頭上,再包一圈鐵皮,裡邊再放上火藥......”
陸舟簡單的提點。
“鐵皮.....火藥?”
徐光明沉默了許久,似有所悟,沒有立馬出聲,因為一下想到許多可能以及困難。
他身後的學生倒是神采連連。
年輕的思維總是能更激進。
......
線膛槍開始大規模生產。
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紡衣廠的軍裝,也製作出來一批。
足足三千套,已經下發到陸莊兵丁的手裡。
站在城頭上,就能看到許多身著殷紅色戰衣計程車兵每天在操練。
但是由於來復槍都已經開始裝備,那麼原先的甲衣也不用那麼笨重了。
陸莊讓翠娘那邊,今後就主要只縫制綿甲,裡邊的防護網也只用一層足夠。
這樣以後不管是受傷救治還是轉移戰場,都能更加的靈活,畢竟戰場上的行動效率就是生命。
全軍的裝備再次面臨升級,又過了數天之後,陸舟來到了訓練場,要準備開始檢閱炮兵部隊。
先前陸舟帶回來的四千親兵裡,有足足千人都被劃到了炮兵部隊。
陸舟對炮兵的培養極為看重。
甚至為了讓炮兵們能夠有足夠訓練,還在陸莊城外的曠野,單獨開闢了一個封閉的訓練場。
在這裡還建了一個營房,供炮兵們居住。在營房裡邊有充足的保暖設施,火藥、彈藥應有盡有。此時槍炮火藥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緊缺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