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草原傳說(第1/4頁)
章節報錯
愈漸深秋。
草原上的遊牧部族,以往早開始轉移秋季牧場。
今年的漠北,因為陸舟的出現,卻稍微有些不同。
有一部分的人口,被圈定了下來。
他們駐守在修築好的土城裡面,從事著各種生產上的活計。
還有就像是衛所裡面的官兵一樣,築城和練兵。
再有空閒下來的人,就派遣著鋪橋和修路。
與此同時,傳統的生活方式,還是得有人繼續。
在漠北的草原上,圈定了多處豐沛的牧場,專門用來放養大量優質品種的牛羊馬。
部分合適的地方,開墾了土地,用來種一些青稞和麥子。
以此讓漢人軍隊的營養能夠更均衡些。
畢竟領土逐漸擴大了之後,陸舟不可能追著滿世界去輸送物資。
要是在擴張領土的前期,有系統加成會異常順利,很快就能建設出一座又一座堅實的營地。
但到了看守江山,還得腳踏實地。
好在的是,系統簽到要求是滿足合理的生產。
在前期短暫的資源支援下,後邊生產完善,也能逐漸的自給自足起來。
否則領土太大,要是讓這些人一昧的依賴資源輸送,只能釀成災難。
就現在城裡的近十萬人來看,要真的是每天靠簽到提供口糧,還不知得建多大的牛羊圈。
光是簽到牛羊就不用做其他事情了......
不過今年就在陸舟的領土上,還真收穫了大概有近萬斤的青稞。
再加上從建奴手裡搶回來的糧草,陸舟就是讓軍隊每天都吃上兩頓穀物,也能吃到明年的夏天。
可當然的了,要是資源分配到所有人頭上,依舊還是不現實。
遠北那邊,溫克部負責照管的耕地,也收穫了少量黑麥和土豆。
以及種出了幾百斤的甜菜。
只能說是給陸莊裡的孩童打打牙祭。
......
與此同時,秋季的明邊,也變得熱鬧起來。
同樣是因為陸舟的出現。
明地的商人們嗅到了商機。
大明在宣府外的互市,終於是要大開。
在過去長久的一段時間裡,草原上的人都把互市當做是一種能讓生活更美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