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治理(第1/4頁)
章節報錯
建城池的胡人,很快就被送走了。
他們沒有之前的人口那麼走運,沒有被安頓在這新興的城池裡。
而是直接送去了北面,遙遠的貝海兒湖畔。
但相比於原先在草原的生活,好處就是能夠加入到陸莊的工分制度中。
這就相當於是有了一個鐵飯碗。
意味著以後他們只要願意動手,就不會被餓死。
而其實陸舟的領地裡,還有過一段時間的混亂。
混亂原因當然不是反叛,而是因為生產製度發生改變,引起的茫然。
原先依靠放牧為生的胡人,突然卻要拿起了鋤頭和鏟子加入生產建設。
本來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暫時還是不適應的。
而一些部落的頭人,轉身就變成了包工頭。
這是根據塞外的情況,暫時折中一個最適合的制度。
畢竟人均文化水平皆文盲。
沒有像中原一般,可以在一個完善的封建體制上進行延伸。
陸舟要是想從頭到尾的打破一切那會很難。
就連奮鬥兩代人的建奴,也是經歷了幾十年的循序漸進,才把官制政體全部完善,登上禮制大頂。
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陸舟領土上的部落,在大棒跟資源加持下還算是逐漸穩定。
任命了大量忠心的部落頭人監管,有優秀戰功的人也會獎勵領土。
在大方向上,還有烏拉這些狗腿子去隨時震懾。
他們負責培養草原騎兵,提供少量物資和生產馴化。
而至於由陸舟直接管轄的人口,還是暫時按照工分制度來管理。
因為要有工分的分配,就意味著人口資訊要有所補足。
陸舟之前勢力微末,只是單純的軍事擴張,同時簡單最佳化了分配製度。
當時是因為人口少,而且幾乎全民皆兵,要建立民政體完沒有必要。
可現在卻顯得有些吃緊。
“主子,這是剛編好的戶籍冊。”
烏拉這時遞過來一本長冊,這裡邊全部都是個人的戶籍資訊。
陸舟翻了幾下檢視:“嗯......不是很工整,但還不錯。”
這是一本厚厚的冊子,秘密麻麻的都是個人資訊。
這裡邊當然只有居住在陸莊的那四千多口人。
是在烏拉原先記錄的原始資訊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最佳化。
這也是基本戶籍制度的雛形了......
“這是你編的?”
陸舟有些明知故問。
烏拉則是有些不好意思,擦了擦額頭,說道:“主子,這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