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邊鎮(第1/3頁)
章節報錯
明末商人的勢力逐漸抬頭。
其實在更早時候,商人只不過是官紳門閥的附庸。
也不知是塞外建奴的恭維讓他們翹起了尾巴,還是明末渙散的狀態讓商賈有了可乘之機。
他們形成了跨越各個階層的綜合勢力。
陸莊壯丁假扮成的商護,在一路上都很吃香。
仿若遊走在官、夷、寇之間的自由人。
回來的時候一個個精神飽滿,也不知道在明地內做了什麼瀟灑的事情。
這次帶頭出去的人不是許三,而是從僕人中選拔出來的王一水。
這時,只聽那裝扮成商隊頭人的王一水說道:
“莊主,我們從張家口一路入了明關,那些衛所的官兵只需要給上少許好處,即可放行。
沒有刻意往范家範圍走動。
而是順著商道,一路接近了京畿之地。”
“京畿之地?”
陸舟聞言嚇了一跳。
正常來說,從這大漠進入明地,第一個經過的地方應該是宣府鎮。
宣府鎮就是明廷的九邊重鎮之一,主要就是為了防衛大漠的胡虜。
東起居庸關四海治,西達今山西東北隅陽高縣的西洋河,長一千零二十三里。
核心位置就是前世的河北省地區。
至於那京畿之地,就是河北省的腹地,北京城的周邊。
探子走得也太深入了。
本來陸舟也就以為,自己的人只能夠在宣府鎮晃悠晃悠,刺探一下明邊的佈防,順便看看有沒有官民逃竄出來什麼的。
而且來回速度極快,應該是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主要還是商隊旗號的作用,我們過了宣府鎮就沒什麼卡哨。
官兵們大多是派下去抵禦中原四地的流民,一直接近了京師,遇見精兵把控之後,才往回離去了。
一路上還找了些大戶人家,把車上的皮草給賣掉了。”
那壯丁很是輕鬆的說著。
陸舟聽言便也跟著往那些貨車上看去,果然是貨物都不見了,變成不少銀兩。
其實這段時間,莊子裡流入的銀兩一直都有不少,大部分都是搶劫而來,只不過還一直都未大規模的使用。
目前在陸舟直接所管轄的人口裡,最值錢的還是工分。
因為工分可以換到優質的物品,還能有進入陸莊核心圈的機會。
一些流入的銀兩跟銅錢,只是在僕人小範圍的互相置物時候使用。
甚至之前還有人想拿偶然獲得的銀兩換工分。
工分在陸莊內就是代表著資源和地位。
於是陸舟便吩咐烏拉過來把這些銀兩全部都放置好,只待日後使用。
緊接著又是根據個人意願,對這些人進行了工分或者是資源的賞賜。
直到大家都分配好了。
陸舟便才揮了一揮手說道:
“先退下去吧,你們的婆娘也都接過來了,在內城邊的營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