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導致了,玄門一代一代的,慢慢的越來越蕭瑟。

現在的玄門中的大咖,也想把自己那點東西都教給徒弟,只是現在的人,除非活不下去和祖上有傳承,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幹這個。

比如譚老,他收了木易安為徒,當年從港島回來,他留下了書籍,就不再過問了。回了老家,相處的那點時間,指點又有幾分呢?

木易安的悟性高,加上木老能指點的比較多,這才把譚家那點東西,吃透了五分。這若是收個別的徒弟,不手把手的教,如何能夠成才?

加上玄門裡的東西,十分的晦澀難懂,就是傅垚的天分極高,也是不懂裡邊的意思。只是機械的將這些書都背下來。

畢竟年紀小,能背下來也是好的。外人連背的工夫都沒有。

就是因為這樣,傅焱也想著,想找幾個資質好的孩子,自己慢慢的教導。若是能傳承七分,就能把自己身上這點東西,發揚光大。

只是這樣的孩子,上哪裡找去?就算是在傅家,也不好找。因為傅焱早就看過了,這幾個孩子的資質。

只有傅邦有幾分天賦,只是傅焱不會提,二叔經常說要讓傅邦繼承衣缽,更何況盼子成龍的二嬸。

這幾分天賦,也沒有強到,傅焱見獵心喜,一定要收之為徒的心思。

人生在世,不管做什麼都是一輩子,更何況,現在他們只是幾歲的小孩子。他們自己不能選擇,父母的期盼是全部的力量。

再說了,二叔現在的職位和功勳,他的孩子不能走這條路。

所以,傅焱覺得,若是能留校,在帝都大學開設一門課程。關於風水研究的,是不是可以讓大家,對這門功課有所改觀。

一年不行就兩年,五年,甚至一輩子。慢慢的滲透,總有人會理解。玄學是一門科學,並不是一味的封建迷信。

相信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隨著人們的頭腦越來越開明,玄門會越來越深入人心。

傅焱也想過,這樣的努力,是不是會吃力不討好?一定會有很多聲音,對自己質疑,批判,甚至於詆譭。

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遭受質疑的。傅焱打定了主意,就想去跟黃教授聊聊。不說別的,就說考古系,下墓的時候,沒有風水,恐怕是啥也不知道了。

黃教授應該是最會支援自己的人,這一點傅焱是篤定的,只是不知道,黃教授是否會冒天下之大不韙。

不管怎樣,傅焱都是要跟老師提前溝通,院系的設立,課程的開啟,都是可以商討的。只是自己要是開課的話,還是要徵求黃教授的意見。

傅焱打定了主意,準備抽空去學校,找黃教授聊一聊。看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