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節:洞庭變天了——邊軍三十萬舀盡洞庭水(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些人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在湖面上劫殺我,說明根本不懼怕我會秋後算賬”。
李廣智道:“你若是真死了,我想你說的秋後算賬也沒有意義”。
乾十一冷笑道:“別的我不敢說,我若是真死在了洞庭湖;我想整個洞庭湖肯定魚蝦不留;所謂的一十八寨也只不過是我西北邊軍鐵蹄之下的無辜亡魂。
到時候的乾泰是東出,還是戍守西域四州,我想可就沒有人說的清楚了”。
十一的這話,讓李廣智眾人覺得背後發涼;朝廷之中為何對於乾泰如此的縱容忌憚。
其一,便是因為他是完全屍山血水裡面滾出來的將領;完全是由一名普通士兵崛起的,在軍中有著如山般的權威。多少次惡戰,多少次如全軍覆沒般的戰疫,成就了這位將軍的威名。
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句話對於乾泰來說最恰當不過。乾泰的威名是一次次的苦戰惡戰打出來的。
其二,有他戍守的西邊四州雖然和吐蕃和北邙接壤,但是多年來他們卻不敢在踏入大唐國土一步。
這其中是乾泰和數十萬西北邊軍一次又一次,用屍體擋住敵人前進的步伐,用屍體鑄成的倒馬樁。
如今的西北邊軍朝廷沒有任何人有這個能力和威望取代乾泰,鎮守西邊四州之地。
所以便是朝廷中彈劾乾泰的碟子如雪花一般,李瑞也並沒有作出什麼指責的舉動。
他想將乾十一用一駙馬之名,控制在京城身邊,那也是一位君王的無奈之舉。
乾十一是乾泰的獨子;他若是真有什麼不測;那時候的乾泰是不是還猶如現在一般,為大唐戍守著西域四州?為李家守著那期待萬代永傳的李氏江山?
有人想看到乾泰和朝廷翻臉的局面,那麼利用乾十一的死是最好的刺激手段。有人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或者擔心這樣的局面發生,所以寧願給予乾十一足夠的保護,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也心中自知。
李廣子心中知道,只要乾泰還是鎮西大將軍,那麼乾十一就會安好無恙;換句話說這洞庭湖上的事情;不是乾十一要這麼做,乃是乾泰要這麼做。
雖然此舉對於深宮中的那位有些逾越之舉,但比起三十萬西北邊軍東出比起來,這點上面的事情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李廣智想通此節後,覺得自己現在和乾泰一方交惡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既然乾十一親自來到赤山島做了說客,那麼自己何嘗不可以順著這個臺階走下來。
給了乾泰一個面子也好;自己漢王一脈鎮守的益州之地也和吐蕃接壤。如今自己在這些方面給了他幾分面子,到時候若是吐蕃趁機攻他益州,他乾泰也不好坐視不管。
往後之事如何發展,那時候便在說便是;他哈哈一笑道:“那好,這洞庭湖上我助你一臂之力又如何?畢竟這事情我蠡水寨也能獲得不少好處,我為何不做?”。
十一也笑道:“大當家能如此,我自然高興”。
李廣智看著那兩支弩箭,說道:“弩乃是朝廷管制的武器,他們可以大批的調動,看來這人背後勢力也不容小覷”。
十一腦海中想起那個狐裘男子,嘴裡說道:“不是一位藩王,也想必是一位世子殿下”。
李廣智道:“這嶽州管轄範圍內若是有世子殿下或者藩王入境,我想刺史蔣巍不會不知道的,你回嶽州成去拜訪一下他,應該會有結果”。
十一聽出這話語之中有點逐客的味道,便說道:“也好,我去問問他便是;今日我幾個叨擾大當家了,以後若有事情,我會差人送信過來告知於大當家的”。
十一領著大家出了水寨,吳碩谷則被他留下了,理由也很粗暴,說是現在的他跟著他們只會連累他,還不如在這蠡水寨中好好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