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等人給乾泰行了禮,乾十一又給幾位大人行了禮;他這才開口說道:“久盼大將軍回京,如今大將軍歸來;本該第一時間拜訪,但是公務纏身,實在不便大將軍見諒”。他這話中連個“還請”兩字都不曾說出,嘴上說著見諒,心裡卻也沒當回事兒。

王朗自然精明人物,知道若是第一時間便去將軍府,只怕這事情傳到了皇上的口中,會引起諸多猜忌,如此得不償失,今日早朝,百官雲集,他自領戶部尚書銜和這大將軍寒暄幾句也無不可。

左侍郎乃是西北舊將許希山和乾泰一同歸京城,打了招呼便自離開和其他官員聊天去了。右侍郎盧庭生乃是天子門生,此刻站在王朗身後一步,聽著兩人對話。

乾泰嘴裡說道:“無妨無妨,我此次來京城便是為了你我兩家孩子的婚事,以後兩家既為一家,十一在京城,王尚書還是要多多照顧的”。

乾泰嘴裡並無什麼忌諱;這門親事本就是皇上指定的,世人皆知此事,並無什麼不妥。

王朗看了看乾十一,嘴裡親切稱道:“十一以後在京城,我必定是視如己出,大將軍放心便是”。

乾泰左右看了看,直接問道:“這個時辰,怎不見左右相大人?”朝中將門下省侍中大人稱為左相,中書令稱之為右相;也就是官員們口中的左右丞相。

左相徐敬之,乃是當代大儒生,人稱徐老,門生故吏遍佈朝野;但在朝中此人和乾泰互相不對付。

此任皇上李瑞崇武抑文,這徐老雖然對乾泰等武將頗有微詞,但是李瑞時常卻是輕描淡寫的帶過,有時候就常常以:“寡人忘了”為由推脫過去。

但是當今皇上也知開疆擴土靠武將,治理國家靠文儒,所以這左相的位置便不曾換過,依照目前態勢這徐老要是不犯錯,應該能安然的告老還鄉為止。

這右相名叫鄭晁陽,領銜中書省,位居中書令也稱右相。鄭晁陽算起來還是徐老的學生;只是這個學生和老師常常因政見不合,在朝堂上經常吵的面紅耳赤。

大唐自上而下崇武思想嚴重,這鄭晁陽便是在這樣的思想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所以一些見地很符合皇帝的胃口。年歲不及天命,便已經位居右相。

朝中尚書省統領六部,但尚書令一職卻不曾有誰擔任;如今皇帝暫領尚書省統領六部;所以這六部尚書雖官職只是位居三品,低於左右相,可是職權卻是不低,直接聽命於皇上的調遣。

如今戶部尚書乃是大唐的財神爺王朗;禮部尚書王煥之、兵部尚書歐陽震、吏部尚書司馬行、刑部尚書吳有志、工部尚書餘廉。

皇帝李瑞攜左右相和六部人馬,加上太子輔政便是大唐的王朝的領導底子了。

乾泰曾經因戰事遙領過兵部尚書一職,那是為了方便節制各路人馬臨時性加封的,戰後便主動交了職權。

六部之中王朗身居戶部尚書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只因為他生財有道,大唐王朝的經濟在他的帶領下,如巨龍騰飛。皇帝李瑞不止一次親口說過王朗便是大唐的財神爺。朝廷收入增加,各項的經費才能得以保障。

這時候朝會還不曾開始,一些人馬便互相在那寒暄;六部等主要尚書除了王朗之外,其他五位只是簡單的和乾泰打了一聲招呼。

倒是有一位官吏和乾十一交流了數句話,那便是去年上任的兵部侍郎蔣凡。

他能至兵部侍郎乾泰在其中是起了作用的;但是這事情除了你知我知,便沒有幾位知道了。他和乾十一打招呼,也僅僅是出於乾十一在嶽州城和他相識的份上。

蔣凡小聲說道:“城北長留巷十八號”。

乾十一不動聲色的應了,這應該是他給乾十一的會晤地址;如今這裡人多口雜的,自然不適合交談。

宮門緩緩開啟,宮內禁軍執刀兩邊站立,著甲武士手執長矛間隔五步一人,槍尖寒星點點泛白,在燈光的照耀下也讓人覺得鋒利無比。

有太監朗聲開口:“早朝開始,請諸位大人入殿”。

眾官員依次分文武站立開始入了含元殿;乾泰乃是武官之首,站立於右側;左側徐老之位置暫時空缺,右側乾泰身後一人之位本是鄭晁陽此刻也是空缺在那。

當朝太子立於石階之上,乾泰看了他一眼,對他微微躬身行禮;太子李楷文也回禮相迎。

不一會兒殿後腳步聲傳來,一行人從內殿宣政殿內出來了,前方太監一行人掌了相關印鑑。後面當今皇帝李瑞龍行虎步而出。自他身後左右相尾隨而至,按序站好。

百官朝拜,三呼萬歲。

李瑞坐在龍椅之上,看著下方第一人乾泰,會心一笑;先是開了口道:“大將軍多年不曾來京城看寡人了”。

乾泰橫移一步,站列而出:“回陛下,邊關常有異族侵擾;微臣實在是不敢懈怠;還請陛下怪罪”。

李瑞點點頭道:“西北四州和吐蕃、北邙之間常有戰事,我知你替國守疆不易;多年來大將軍守衛邊疆四州,勞苦功高寡人甚慰”。

龍椅之上李瑞再次說道:“此次大將軍主動出擊,邊軍入境北邙千里,攻下北邙重鎮哈斯里,朝野上下皆說大將軍魄力不減;寡人那時候可是常常深夜還在等著大將軍的戰報呢”。

乾泰嘴裡說道:“此次大軍主動出擊,全賴陛下天恩,將士用命;微臣不敢貪寸功”。

“大將軍過謙了,據說這次破襲哈斯里,乃是令郎十一帶領士卒所為;今日十一可曾前來呀,讓寡人看看”。

乾十一嘴巴一癟,身子朝外走了幾步,對著李瑞行了大禮呼了萬歲;李瑞身居高堂龍位之上,見著下方乾十一一襲綠袍,面容俊俏眼眸如電,身子挺拔,立於那猶如鶴立雞群,果真是一表人才。

李瑞嘴裡喝道:“好、好;果然虎父無犬子;十一少年英雄,真乃我大唐兒郎之楷模”。

他向著近前處的太子說道:“十一以後在京城,你要多和他親近親近”。

他這話出口,朝上眾人心中都所有思;乾十一心裡不悅道:“雖是唐律如此,但也不用再朝堂上如此強調一番把”。

太子李楷文自然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