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長遠來講......站在客官的角度上,李維有些可憐突厥這個民族。

當孫子當了許久,好不容易兇猛了起來,耀武揚威不過十多年,便又被按在地上錘,直接錘到亡國。

關鍵是復國之後,又被錘了一遍!

只有那些舉族搬遷到西亞的,日子才好過一些。

所以,空桑派呆在東突厥的領地裡挺好。

槍械能讓遊牧民族變得能歌善舞,武學同樣也能,且對於中原漢人來說,在使異族歸化這一點上,武學的作用說不定要比槍械還要來得好用些。

畢竟書寫武學秘籍的是漢字,武學之中摻雜的也都與漢家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武學的強壓下,突厥自會俯首,然後他們必然也會想方設法的接觸到武學。

無可避免的同化也正是因此開始。

當然,這說的有些遠了,李維也知道,但憑一個空桑派想做到這點還是有些難度,且各大武學門派也並不適合來幹這活計。

真動手,還得是讓啟國來幹。

正好,隨著武學在長安以及一些上級軍隊的普及,啟軍的戰鬥力可謂是節節高升,征戰的節奏也變得極為豪放迅速。

中原洛陽才下,李世民回長安,但啟國的軍隊已經開始往河北匯聚了。

武學的出現,讓啟國一統天下的程序加快了兩年左右。

當然,啟國拿下竇建德之後,這個說法才會成立。

而李維也十分期待一個穩定繁榮的中原國度,以及暢通的絲綢之路出現。

畢竟繪卷之中還未出現的門派可不少呢,其中一些和善中立的,倒也能夠與其他門派相處。

可一些極端唯我的,就得換個地方安置了,中原已經有了血犼教,東突厥有了空桑派,東南海域的佈局也已經開始。

所以一些門派得走的更遠一些。

李維的目光也得放的長遠一些。

同時實力也得往上拉一拉。

武當的七品,九品混元內功,少林九品混元內功,以及其他門派一些武學,其中所學最多的,自然是獅相門武學。

小較之時李維獲得的獅相聲望,足夠他將獅相門除過內功之外的武學一路學到只剩下一門七品!

而這剩下的七品,也只是差了三五百聲望,只需等上幾天就能學。

適應實力的暴漲之後,李維發現自己如今內氣水準已經堪堪踏入六品,只是目前他還沒有掌握哪怕一門六品武學。

雖說武當派龐大的初始聲望足夠讓李維兌換一門武當六品內功,但奈何武當六品內功乃是純陽屬性,正好與李維如今的玄陰內氣衝突,不然李維實力或許還能更進一步。

當然這也急不得,門派聲望的獲取本就不是一時之功,將各大門派鋪展開之後,聲望自然會逐步獲取。

畢竟像是獅相小較這種事情,總不能隔山差五就來一出吧。

而眼前,李維長遠的目光放到了南方。

但並不是界青門所在。

單雄信的南下隊伍走的頗為艱難。

年過半百的漢子在無可違逆的大勢與命運的強壓之下,終於放棄了復仇的念頭,帶著對人生的極度茫然,領著一萬人南下蠻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