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舊聞(第2/2頁)
章節報錯
除去多邀幾位幫手之外,也只能細細計較。這時凌渾才感嘆道:“虧得陳教主大法,把這天機攪亂,否則我非要依附峨眉,否則哪裡有這機會取此等寶物。”
沈元景頓時來了興趣,問道:“我出世只十年,正好在陳教主之後,不知他當年使了什麼法子,將這天下大勢更易,直令天機混亂。
我也分外好奇,這些年都未有聽到他的動向,是承受了天地反噬,還是得了想要的結果,躲在一旁安心修道?”
凌渾一怔,面色古怪,說道:“原來道友是趕在天機混亂後才出世啊。”心中如何也不會以為他才得呂祖傳承,便能有這般劍術,直以為本是隱居以待天劫的修士。
“虧得沈道友是問我,若是旁人,恐怕還不清楚其中的詳情。”他笑道:“你應當也是知曉,這天下本要是北面蠻族起勢,奪取天下。
若說只殺一干領頭之人,似乎能更易時局,只是天道之下,即便是虜酋得了大勢,一樣會有龍氣護身,萬法不侵。
尋常修士連進到皇城,便如入牢籠,渾身不爽利,更不用說那飛劍,落到貴人頭頂,也要化作頑鐵。
更不用說偏偏此時又正好是神仙五百年大劫之期,我輩劍仙縱然想要相幫前朝,也是一點都不敢動手。阻攔人事更迭,本就是逆天而降,況且劫數到來,天劫之威還要更甚於以往十倍、百倍。”
話說到這裡,凌渾便打住話頭,琢磨了一陣,從頭開始講道:“那還是前朝崇禎時候,有一日,京城裡頭一位達官貴人舉辦文會,高官在座,名士雲集,又有道長師太、老僧老妓,不拘凡俗,不以貧賤,但有幾分文采,都可入內。
眾人正頌揚宗師,臧否新進,間或吟詩作賦,飲酒作樂,忽然來了一個年紀輕輕的道人,語出驚人,將當世文宗貶低得一文不值,又批判近年的文章詩作毫無新意,味同嚼蠟。
在場之人自然是大怒,若非見他風姿俊朗、風度照人,便要以為是瘋子一流,趕將出去。年輕一輩火氣極盛,口中不饒,不但謾罵不已,還非要他說出個所以然來。
這道人也不生氣,任由考教,顯露出了極為深厚的學問。經史子集無一不熟也便罷了,或是天生靈性過目不忘,可於箇中之道也理解透徹,發人深省,便是座中幾個大宗師也被他一一駁倒。
更難能可貴的是,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張口成誦,風骨直追漢唐,才氣縱橫,叫那些年輕士子折服;琴棋書畫樣樣皆擅,把一干女輩擾得心思盪漾;最後更是談玄說禪、天花亂墜,又把僧道折服。
一夜之間,京師遍傳大名,上至王公,下到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這道人並未趁機邀名,反而是就此消失,再尋不見,讓人直以為是仙人偶爾遊戲風塵。
過得幾月,幾個傾慕仙道的少年攀上一座名氣不大又十分兇險的荒山,卻在高峰上頭尋見一座茅草屋,裡頭便是這道人,才知他甘於寂寞,竟是一直隱居於此。
其後因高山險阻,來請教者雖不多,卻也常有。道人博覽古今,天文地理全都瞭若指掌,來者但有疑惑,歸時定是得解而歸。於是名氣愈盛,就是深宮大院裡頭的皇帝也知道了。
崇禎皇帝愛才,多次延請,卻不奉詔,無奈打聽到他一心向道,才從內孥中擠出一點銀錢,就近找了那仰山,建了個道觀供奉。
本以為過於簡陋,不得其心,孰料道人不同凡俗,反倒認為他心誠,進宮見了皇帝一面。
崇禎得了他幾個主意,果然把朝廷要事辦得井井有條,於是更加渴求,可道人清高,並不理會,只願半年一來,偶爾吐露隻言片語,也夠崇禎受用。
如此三年過去,多番賞賜,無論金銀還是加封的真人稱號,通通不要,到最後實在拒絕不了,才勉強提了一個要求。”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