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十五年來客(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江湖裡永遠離不開酒館,酒館就是小江湖。
有抽著旱菸的老者,感嘆人心不古,世道越發的艱難;也有剛背起行囊的少年,認為這是最好的時代,憧憬燦爛無比的前程。
“爺爺,你說大宗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境界?”一個約莫十五六歲的少年,雙眼飽含期待,看著桌子對面的一名年過七旬的老者。
老者給少年夾了一筷子肉,說道:“這誰說得清。當年這個境界還叫天榜,世人得知的天榜之戰,也不過六次罷了。”
“天榜?就是那逆賊王薄設下的榜單?”少年不屑的道:“傳聞低估了武聖門下九大仙子的武功不說,連宋缺大宗師也能看錯,有何權威可言。”
老者呵呵笑著,滿臉慈愛,說道:“那時候武聖有個綽號,喚做‘蕩世真仙’,誰能揣度他之武學境界?他橫空出世以來,世間所有的大宗師之戰都與之有關。
第一戰在洛水,與寧道奇真人乘船在江心,第二戰與武尊畢玄戰於晉陽,第三戰與畢玄戰於草原,本就是淺嘗輒止,朦朦朧朧的看不真切。況且,當年看過那三場決鬥的人,大半已不在世間。
第四戰與奕劍大師傅採林、第五戰與邪王石之軒,都是兩人擇地獨鬥,無人知曉。
只有第六戰在大庭廣眾之下,可當年那些人不是身居高位,就是遠赴西方,偶爾露出個一鱗半爪來,也叫人摸不著頭腦。”
少年嘀咕道:“那也不能差得太多啊。”老者笑道:“九位仙子裡頭,要麼不已武功顯於江湖,要麼默默無名,甚至還有那麼兩三位,根本就是毫不會武功的普通人,誰能夠料到有後來那般成就?
至於宋閥主,畢竟嶺南偏僻,數十年不履中原,初始能排在前五之列,已經是知世郎高看一眼。若非武聖一再推崇,後來也決計到不了地榜第一。”
少年若有所思,問道:“這麼說來,那天地玄黃榜,還很有幾分公正了?”
“自然。”老者點點頭道:“若非如此,怎會引起轟動。數年之間,為了榜上排名而爭鬥的江湖好漢,死了不知道有多少。
我記得大週一統天下之前的那一期,上榜人數,已然由巔峰時候的千五百人,剩下到六百餘人,這還是後面有補充過的。
雖然死的那些,有許多是捲入諸侯逐鹿紛爭裡頭,可就拿一半人數而論,此榜引發的災禍也十分慘烈。”
老者說著,臉上現出一些驚恐神色,顯然是對那段江湖爭鬥心有餘悸。
少年察言觀色,吞回準備詢問對方當年排名的想法,連忙說道:“都過去啦。陛下一統天下,這榜單就形同廢紙一般。十二年前,宋大宗師隨李太保北征突厥,刀劈畢玄,更令榜單權威落地,無人問津。
六年前,王薄賊心不死,於遼東長白山聚攏江湖敗類,相助高麗反抗朝廷,以至於陛下震怒親征。高麗國除,王薄自己也落得個身死族滅,天下就再也不會有什麼天榜地榜的了。”
老者如何猜不到少年的安慰之意,笑著附和道:“是了,都過去了,人老就喜歡囉嗦些以前的事。”
少年笑道:“爺爺哪裡算老?王太傅八十餘,設立國學、州學、郡學與縣學後,仍舊孜孜不倦的推行鄉學,據稱要讓天下稚齡兒童都有書可讀。
屈太尉端坐巴蜀,鎮壓不臣之餘,還逼迫得吐蕃諸部上表向陛下哭訴求情,若非北面大患甚於南面,恐怕吐蕃早就蕩然無存了吧。”
他說到這裡,眼睛裡頭冒出星星,說道:“不過我最佩服的,還是沈太師,非但武功了得,為天下第一,文也足稱聖人,據王太傅作文澄清,科舉之法便是出自其手。
陛下以文廟祭祀孔聖,太師也立在六聖之列。嗯,據傳太師本是先秦之人,如此說來,或可是儒家弟子也不一定。”
老者笑笑,一點他的額頭,說道:“你恐怕更為佩服另外一點吧。武廟裡頭,太公望居左,沈大宗師居右。呵呵,倒也都是大周之太師。”
“隋煬未亡,太師已然明見天下局勢,比肩武侯之隆中對;其後從天下數十股勢力裡頭,挑選出並不如何出彩的陛下,授之以武功兵法,使之如荊山之玉,脫石而出。”少年搶答道:
“李太保亦是他從江淮軍中一小卒裡頭提拔,搶先一步佔據竟陵,大周才獲得爭天下的資本。屈太尉早就歸心,北拒唐公,南定巴蜀。
包括大周現下的兵制與兵法,無不出於太師之手,武聖之名,名副其實!”
說道激動處,少年站起身來,漫吟道:“功名但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我輩男兒,習文練武,不正是為了博取功名,報效朝廷麼?現下北虜未定,南蠻尤在,正是我輩奮起的大好時候。”
“說得好!”那屋內但凡是三十往下的青年與少年,齊齊附和,愈發熱烈的討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