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敵人越來越少,楊過很輕易就察覺到了蒙古陣中發生的劇烈變化,他猛然發力,領著部下將還在圍攻他的蒙古士兵全部殺死,顧不得休息,連忙立在馬上。

遠遠望去,就見著那根高高的旗杆上,掛著的蒙哥屍體。他滿臉欣喜,喃喃自語道:“我都這般神勇了,還是不及你之萬一,倒底是如何做到的?”

他又十分遺憾,說道:“可惜,若是大軍不曾離開,現下反攻,定可大獲全勝。”

就在這時,隆隆的馬蹄聲從後面傳來,他回頭一看,一人大聲叫道:“陛下,末將特來與你共死了!”

這人剛喊話出口,便覺不對,因為己方陣中雖然人丁稀落,可在楊過身邊,並未有一個敵人。正要詢問,就見對方臉上綻出喜色。

一旁高臺之上癱軟盤坐著的夏將軍,往這邊爬了兩步,大叫著:“扶我起來。”看護計程車兵剛拉起他,他就高聲呼喊:“援軍來了!蒙古人中計啦!”又招呼身邊的人跟他一齊喊,很快聲音由小變大,從後往前,一波波的傳過。

楊過大叫一聲:“都隨我衝!”一馬當先,往蒙古大軍本陣衝去。那些個蒙人正在圍攻沈元景,見得呼聲大起,往後一看,真是楚軍殺來,慌亂中分辨不清有多少人,紛紛逃竄。

此次為了抗衡楚軍龐大的數量,蒙古也組成了一隻多部族與僕從聯合的隊伍,由蒙哥親領。他威望極高,自能壓服眾軍頭及內部紛爭,可除他之外,其餘一個能夠服眾的也無。

偏偏他死得太過突然,來不及交待後事。想要替他報仇的;想繼續進攻捉拿楊過將功折罪的;心思已經飄到下一任大汗身上的;衡量得失的……各有各樣。

特別是那些僕從軍,二話不說拔腿就跑,帶動著周圍隊伍,下意識的跟隨,於是整個蒙古大軍,除了還在圍攻沈元景的蒙哥親衛,其餘的全都開始撤離。

楚軍見此,士氣大振。原來那些累癱的兵卒,深知此刻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又生龍活虎一般,奮勇前進。

沈元景在亂軍之中解決了金輪法王與尹克西,隨著楊過大軍,一起攆著蒙古大軍到了大同城。

城中守軍少,蒙古本部人馬根本不敢進城,繞到一邊,徑直離開。剩下那些僕從軍擠作一團,西域人和高麗人相互廝殺,只為求一條生路。

城內之人看得目瞪口呆,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楊過率領騎兵,鑿穿攔在前面的敵人,衝進城去,很快將大同城完全佔領。

他命人喊話,叫城外之人投降。除卻逃走了蒙古本部人馬,剩餘的十幾萬僕從軍全都老老實實丟下兵刃,不敢反抗。

未幾,等那些撤退的楚軍又被叫回來之後,簡直不敢相信眼前一切。楊過並不滿足,除卻留下看管蒙古僕從軍的人馬,其餘的兵分兩路,一路往西,他自己親自帶著大隊往東,援助劉整。

忽必烈得到蒙哥慘敗身死的訊息,在他趕過來前,已然撤軍。楊過急追,對方緩緩而退,陣型齊整,仿似縮成一團的刺蝟,難以下口。

他喟然嘆道:“今日此人走脫,日後必當為我大敵。”可又無法,只得將怒火燒到遼東,一路由大定殺到會寧,將周邊全納入麾下。

另一面的郭靖得了援助,大發神威,將阿里不哥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逃回大漠,至此蒙古勢力完全被逐出了黃河流域。

楊過在北面修整大半年,又藉口高麗派兵隨著蒙古侵楚,悍然殺入其境內。高麗本就因為失去了十萬精銳而實力大減,越發抵擋不住,不得以向蒙古求援。

此時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了爭奪大汗的位置,已經兵戎相見,大打出手,根本無暇顧及其他。等到高麗王又準備向楊過稱臣之時,沈元景趕將過來,將其王室成年之人一夜誅殺大半。

楊過雖不解他對高麗之事為何如此積極,可也抓住機會,趁亂迅速撲滅反抗的勢力,將整個高麗吞併。

其後,他才班師回朝,休養生息。百姓分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寧靜,官員也兢兢業業,不敢造次,一時間政通人和,天下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