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行。”方元點了點頭,微笑道:“要說南京的風水,諸葛亮是撇不開的人物。反正大家覺得,要不是由於他的評點,或許南京史上第一個王朝,三國中的東吳未必會定都南京,說不定以後就沒有金陵帝王城的盛況了。”
“怎麼說?”包龍圖十分好奇。
“我剛才不是說了龍盤虎踞一詞嗎?”
方元解釋道:“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這應該算是南京的風水八字。從巒頭風水形勢來說,南京東面的鐘山蜿蜒而來,狀似蟠龍;西邊的石頭城臨江而立,形似猛虎,非常符合左青龍、右白虎的形勢,名副其實的龍盤虎踞。”
“這樣啊。”包龍圖眼珠子一轉,忽然感嘆道:“諸葛亮真是陰險。”
“呃?”方元愣了一下:“諸葛亮怎麼陰險了?”
“當時諸葛亮輔助劉備,一心想要完成統一大業,肯定是知道定都南京的王朝國運不長,所以乾脆挖了個坑,讓東吳跳進去。”包龍圖揣測嘆道:“不愧是諸葛亮,高,真高!”
“……是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不好。”方元有些無語,然後辯駁道:“你也不想想,難道當年東吳王朝,就沒有一個懂看風水的,任由諸葛亮說什麼就信什麼呀?”
“……好像也是啊。”包龍圖不解道:“不過話又說回來,既然是真帝王之宅,幹嘛盡是數十年的短命王朝啊?”
“所以我就說了,南京國運不長的原因,並不在於風水,而是由於它本身特定的環境。風水不是萬能的,會隨著大勢而轉移。”
方元聳肩道:“許多定都南京的帝王,都覺得南京有長江作為天塹,借第一水龍之勢,易守難攻。問題在於,人心都衰敗了,天塹再厲害,也只是空殼而已。”
“吉凶在我,運數由天,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往往就是自己。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肯定不可能保險。”
一時之間,方元輕嘆道:“南京長江天塹,龍盤虎踞,江南形勝之地,帝王之宅。說白了就是右環大江,左枕崇崗,三面據水,以山為郭,以江為池,地勢險阻,襟帶長江而為天下都會。這樣的形勢,只要帝王將相不墮落,穩坐天下不是什麼問題。”
“然而在醉生夢死的奢華生活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夠保持雄心壯志?真要說有,那麼就是明代的朱元璋和朱棣了,一個在南京登基為帝,卻由南統北,創立了大明王朝。另外一個奪了侄子江山,卻沒有就此享樂,沉醉奢靡生活之中,而是屢徵大漠,遷都北邊……”
方元由衷道:“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朱棣遷都真是明智之舉。不然的話,一直以南京為都城,以明代中後期帝王大臣的德性,不知道亡國多少回了。”
“沒錯。”包龍圖很贊同。
稍微知道一些明史的人就應該知道,在明代的中後期,皇帝與大臣的關係,非常的複雜,既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猶如仇寇。遷都北邊之後,大家還有幾分危機意識,不敢鬧得太過分。要是還在南京,恐怕國家早就被玩壞了。
“還是朱棣這樣的鐵血帝王有魄力,說遷都就遷都。”包龍圖搖頭道:“相比之下,宋太祖趙匡胤就差勁了一點,想從開封遷都到洛陽,看到許多人反對,就立即退縮了,連北魏孝文帝拓拔宏都不如。”
“那是由於他得位不正,顧慮太多了,肯定不敢一意孤行。”方元隨口道:“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也有一幫大臣反對。問題在於,人家的刀子硬,誰不同意,直接亮刀子,反對的人立馬就蔫了。因為他們都清楚,朱棣的刀子可不是擺設,真敢殺人的。”
“誰說不是。”包龍圖笑道:“所以才說朱棣有魄力啊……”
就在這時,旁邊有人插嘴道:“沒錯,眼下的中國,就缺了一位有魄力的人物。”
“嗯?”
方元和包龍圖一愣,順勢看了過去,只見附近坐了一個三十歲左右的青年,他的衣著十分講究,臉上掛著和煦笑容,有幾分成功人士的氣度。
“兩位兄弟,不好意思了。”青年笑道:“我不是有意偷聽,只不過是無意中聽了兩句,難免有感而發。”
“沒關係。”方元擺了擺手,也不打算計較。畢竟飛機也屬於公共場所,他們嘴上沒有鎖牢,被人聽了對話,也算是咎由自取,怨不了別人。
那人也有幾分自來熟,藉著這個機會,輕笑道:“我叫華豐,才從國外回來,在泉州轉道南京辦點事情,不知道兩位怎麼稱呼?”
“方元。”
“包龍圖。”
人家都自我介紹了,兩人也不好意思隱瞞。各自把名字說了,也算是認識了,多少拉近了一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