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能做什麼?

在盛田看來,即使石志堅早有準備,想要在十天捅破天,那也需要有足夠大的能量。

但誰也沒想到石志堅第一天要做的竟是來到京都最大的戲劇表演社,在戲劇社千島老師的邀請下,參觀學生表演。

石志堅一襲白色西裝,揹著手,留著大背頭,戴著一頂禮帽,手中還拄著一支文明棍,模樣看起來紳士無比。

戴鳳妮跟在他旁邊,挽著石志堅的手,打扮的猶如皇室出身的富貴小姐,一身洋裝,頭頂芙蓉花,手上還套著白色絲織手套,看起來貴氣逼人。

此刻,石志堅的身份比較特別,是一位來自大英帝國藝術學院的高階教授,另外還是大英帝國赫赫有名的勳爵。

這個年代的資訊還不算發達,英國教授和勳爵又那麼多,鬼認識他是誰。

但千島老師,還有這家戲劇社的負責人松本等人,卻認識石志堅承諾為該戲劇社捐助的一百萬日元。

一百萬絕對不是個小數字。

為了得到這筆捐助,他們戲劇社可謂費盡心機,無論如何也要伺候好這位石先生。

剛剛,石志堅在大會堂給上千名正在學習表演藝術的孩子們,做了一段激勵人心的演講。

演講的內容是,“藝術講究說學逗唱,來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閉門造車是不行的,一定要走出去,這樣你才能抓到表演的精髓。”

緊接著,石志堅為這些學生制定了一個走向社會做現實表演的主題,主題的名字叫《什麼叫卡拉OK》。

“好奇怪的名字!”

“不虧是大英帝國過來的!”

一開始這些學生還對石志堅有所懷疑,可是這一刻那些懷疑煙消雲散。

畢竟能講出那樣精闢入裡的表演理論,就絕對不是一般人。

他們哪裡知道,所謂的“藝術講究說學逗唱,來源於生活”這些廢話,在上一世簡直爛大街。

再加上這個年代的東瀛人極其崇洋媚外,感覺鬼佬的東西就都是好的,所以立馬就對石志堅崇拜的五體投地起來。

石志堅交給他們的表演任務很簡單。

讓他們走出學校,去社會上最複雜的舞廳,酒吧,還有音樂餐廳,充當一次客人,然後質問這些夜店的老闆或者負責人,“你們這裡為什麼沒有卡拉OK?”

至於卡拉OK是什麼東西,石志堅也非常詳細地為他們做了介紹,一種可以自由伴唱的演奏機器,擁有劃時代的娛樂意義。

當然,聽在這些孩子耳朵裡,這簡直就是“後現代主義”的代名詞,這世上哪有這樣犀利的東西?但為了表演,必須要表現出來有,並且很高科技,很先進!那些老闆不購置這些東西,就是與時代脫鉤!

因此這次的表演主題是,《什麼叫卡拉OK》。

社會意義是,探討與時代脫鉤人們的彷徨與無助。

總之,石志堅制定的實踐活動很高大上,要求孩子們努力去完成。

石志堅給出的實踐時間是三天,三天後驗收成果。

如果孩子們的表演能夠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應,那麼就代表表演成功,到時候石志堅會親自捐獻一百萬獎勵該戲劇社,並且邀請優秀學子去大英帝國進行深造。

石志堅的這一建議,引得戲劇社一片沸騰。

大家全都歡欣鼓舞,準備拿出吃奶的勁兒來完成石志堅下達的表演任務。

藝術來源於生活!

他們現在就要走向現實生活,完成他們人生中第一件作品:《什麼叫卡拉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