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瑪點頭道:“我可以向你保證,她們都很優秀。唱起歌來像黃鸝一樣動聽。”

石志堅點點頭看向女孩們:“那麼好,你們,我也收!”

邱嘉雯見石志堅打包連合唱團的人也要帶走,忍不住用胳膊肘碰碰他:“你做咩呀?”

“怎麼,難道你忘了?我有講過,我不但懂得編舞,還懂得寫歌?看到她們我恰好心潮澎湃有首歌蓬勃而出!”

“哎,你又在吹水!”

“我沒吹!這首歌的名字叫《明天會更好》!”

……

上一世,1985年非洲鬧饑荒,全美音樂獎頒獎典禮結束後,流行天王邁克傑克遜號召45位美國歌手來到位於洛杉磯的錄音室,花了一晚上時間錄製出了那首著名的《We Are Td》

英國那邊,鮑勃.蓋爾多福把善款送到非洲後,發現自己所做的還遠遠不夠,於是開始籌備一場大型演唱會——Live Aid——就是《波西米亞狂想曲》中還原的那場Live Aid。

1985年7月13日,Live Aid在倫敦和費城同日舉辦,全球有超過十五億觀眾透過電視直播觀看,演出籌得了8000萬美元的慈善款項。

與此同時,華人樂壇這邊,羅大佑作詞作曲,號召張艾嘉,以及滾石唱片60多位華人明星一起舉辦了《明天會更好》的演唱會。

而這首作為大合唱的《明天會更好》更是一鳴驚人,成為了呼籲和平,珍愛生命的著名公益歌曲。

在石志堅看來,這首歌不但能夠打動人心,更是很契合做慈善這一主題。

尤其在看到這些殘疾救助會的孩子們,石志堅覺得有必要把這首歌創作出來,即使能夠給她們黑暗的生活中帶來一絲絲光亮,帶來一絲絲希望,那也是好的。

如果這首歌未來能夠流傳開來,那麼會鼓勵更多人投入慈善事業,也會激勵更多身處低谷的人奮力前行。

愛瑪修女曾經問石志堅什麼是慈善,石志堅回答是尊重不是設施,那麼現在,石志堅還要加上一句,那就是,“愛的傳遞”!

……

在邱嘉雯和愛瑪的幫助下,石志堅把孩子們安排到了神話公司大廈。

這裡有寬敞明亮的大房間,足以充當她們的練習室,並且一個隊伍有一間。

另外石志堅還為孩子們準備了住宿的地方,吃飯的地方。

按照他給出的標準,每天有雞腿有水果,讓孩子們吃到飽,吃到撐。

在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石志堅乘車趕往波波歌舞廳,他要找聶詠琴,畢竟在唱歌方面她是專業的,並且已經和石志堅合作多次。

最主要的,她是他的女人!做事,免費!

讓石志堅詫異的是,當他來到波波歌舞廳之後,發覺這裡的氣氛有些不對。

當他說要找聶詠琴時,眾人對她的稱呼竟然是“琴姐”。

這讓石志堅一愣神,以前大家可都是稱呼聶詠琴為“聶小姐”,或者“阿琴”的,什麼時候升級成了“琴姐”?

問了才知道,現在的聶詠琴儼然已經成了波波歌舞廳的管理者,也就是女老闆,並且是徐三少和石志堅親自任命的。

“我任命的?我怎麼不知道?”石志堅一臉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