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鄉里召開旅遊專案辦公會的時候,唐俊也恰好來鄉里辦事,一到鄉里大街之上,就聽到放鞭炮,他將摩托車靠邊,將頭盔的面罩揭了下來,張華從澤彬餐館走出來衝他招手,道:

“快過來,我們剛剛吃上!”

唐俊過去,看到張華和王國棟還有王海幾人正在吃缽子菜呢!

唐俊笑道:“那我來得是時候啊,可以蹭飯吃!對了,今天前面放鞭炮幹什麼?有什麼喜事麼?”

張華道:“萬斤莊陳林彬買了新挖掘機,不僅放了鞭炮,還把挖掘機拉著在大街上轉悠了一大圈呢!”

唐俊道:“陳林彬這個村支部書記當得,工程剛剛上馬,自己先把挖掘機買到手,老百姓怎麼看這事兒?”

張華道:“現在缺挖掘機是肯定的,你的工地把全鄉的挖掘機都要去了,現在搞工地沒有挖掘機肯定不行,陳林彬在這個時候也是打個擦邊球!”

張華這麼說,唐俊也不好說什麼了,畢竟隔牆有耳,以唐俊這個身份評價陳林彬也不怎麼合適。吃完飯之後,唐俊和張華兩人去他辦公室,在辦公室坐下以後,張華道:

“現在有個訊息,浙省那邊有老闆願意帶資來我們這邊加工春茶和夏茶,他們出錢,在我們這裡加工,加工好的茶葉他們全部帶走,就是代加工的模式!

我覺得這個模式可以嘗試一下,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損失,早期我們可以憑此扶植幾家本土茶廠出來!”

唐俊道:“可以啊,如果真有這種老闆,我們可以合作!”

張華道:“但是有個問題,浙省的老闆提出合作廠家一定要有烘乾機,另外手工茶要烘乾平臺!紅魚村的幾個作坊只有杜方言有一臺小烘乾機,估計只有八個平方的樣子。烘乾平臺沒有……”

唐俊道:“只要浙省那邊的老闆有誠意,我們簽訂合同,他們有預付金,我們可以改善裝置啊!烘乾平臺沒有我們買啊,烘乾機沒有我們也可以買!”

張華道:“那行,我馬上去辦這事兒!立刻去聯絡人!”

張華跑縣城,唐俊就給賀林打電話,直接問賀林關於烘乾平臺和烘乾機的事情,賀林道:

“唐俊,是不是有浙省老闆說要投資搞代加工?我跟你講,這是個套路,浙省這幫人精明得很,他們的目的是銷售烘乾機和烘乾平臺呢!

你想想一臺烘乾機少則兩萬,多則三四萬塊,而烘乾平臺是手工茶用的平臺,一個平臺單價也要上萬,他一年加工一點茶葉,忽悠這些小規模的廠家買了裝置,在裝置上他已經賺了一大筆錢了,第二年人家不來了,這些裝置不是閒置了嗎?”

唐俊眉頭一挑, 道:“有這事兒嗎?那我再好好研究一下再回復你!”

唐俊掛了電話,心中就琢磨這事兒。

作為一個在外面跑了幾年的商務經理,他知道現在的這個社會套路很多,最出名的套路當然就是龐氏騙局了!

但是賀林說浙省的茶商是玩套路的,他心中還是有點懷疑,當即他便決定再回村裡去開幾個會,認真做個研究,看看這個專案究竟是不是可行。

紅魚村覃陽,杜方言,鄧華平這幾個人最近都比較激動,他們都是想搞茶的,覃陽和杜方言兩人已經有了茶葉作坊,鄧華平這幾年幹工程掙了一點錢之後,也想投資搞個小茶廠掙點錢。

本來這沒有什麼值得激動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紅魚村本土有茶葉卻沒有加工廠,正好他們有資源可以利用,搞個加工廠掙點錢這是正常的邏輯。

但是這一次唐俊答應村裡要幫扶,這讓他們覺得振奮,茶葉難做,尤其是小作坊,他們辛辛苦苦的做茶,萬一銷路不佳,一年的活兒就白乾了。

像杜方言家裡這種老字號還好一點,他們一年總有一些固定的客戶,而其他的小作坊沒有老客戶,一旦那一年茶葉行情不好,他們壓力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