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山本以為她只是猜對了五虎群羊陣,不想她居然真正懂陣,不由來了興致,問道:“還可以如何分?”

艾離道:“按其形狀又可分為: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其實陣法並不是最主要的,真正打仗時還要有兵種配合。”

馬玉山道:“你倒說說兵種配合。”他如此問,其實暗含考察之意。

艾離本是將軍之女,小時候跟隨父親學過兵法,平時闖蕩江湖無人過問兵法之事,如今被問起,來了興致,不由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兵種分為,步兵,騎兵,車兵等,按武器的不同又可分為,刀兵,弓兵,弩兵,長矛兵等等。春秋時,以戰車為主,輔以一定數量的步卒。戰國時,騎兵興起,戰車沒落,兵種基本就是騎兵和步兵。漢朝時,弓的製造工藝大大發展,弓箭的威力和射程都有提高,此時是弓手的年代。兩晉南北朝時,由於少數民族入侵,騎兵大興其道,南朝缺馬,所以一直處於下風。到了本朝,除了強大的騎兵以外,由於冶鐵技術的發展,建立了令人生畏的重灌步兵軍隊。”

馬玉山此時已收起小覷之心,卻仍不甘心的問道:“看來你讀過一些兵書,對排兵佈陣略懂一二,那我再來問你,若雙方兵力相當,何者為勝?”

艾離道:“若是小戰,要看主將的強弱,兵法的高低,軍士們計程車氣。兵法陣型如同武功套路,軍士們便如主將的身體,不動則已,動如雷霆。若是大戰,兵法有云: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舉個例子來說,赤壁之戰,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卻仍兵敗赤壁,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的後果。”

馬玉山問道:“此話怎解?”

艾離道:“孔明霧中借箭,借東南風火攻是謂佔了天時,曹操北軍不識水性是謂失了地利,曹操誤殺蔡瑁、張允是失了人和,而周瑜有黃蓋定苦肉計是佔了人和。”

馬玉山點頭道:“有理!”他又問:“依你之見,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中哪個最為重要?”

艾離道:“人和最為重要。人和代表著義理民心。仍以赤壁之戰來說,東吳是保家,魏軍是侵佔,在義理民心上,又是吳軍佔絕對上風。縱觀史上各大戰役,基本上都是得義理者獲勝。”

馬玉山道:“你來說說看。”

艾離道:“比如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紂虐武仁,商兵雖眾卻無心應戰,是以慘敗。鉅鹿之戰,項羽軍以幾萬楚軍,破釜沉舟,大敗數十萬秦軍,也是由於秦之不仁。再如昆陽之戰中的綠林軍與城內居民拼死守城,最終等到援軍,反敗為勝,也是佔了義理人和。”

馬玉山聽她說起這些熟識的大戰,不由嚮往道:“身為武將若能親身經歷這些戰役該有多好。太子殿下曾經說過,‘恨不能生逢亂世,也好做個英雄!’”

艾離抿嘴笑道:“看來太子很有理想。不過我倒覺得,和平時代雖難以成就英雄,但是對百姓來說卻是最好的。”

馬玉山微微一笑不做反駁,再看艾離時已換了臉色。想不到她不僅武功高強,對兵書陣法很有心得,對史上戰役也有深刻的研究,他開始對艾離佩服起來。他不由想道:看來太子籠絡江湖中人,確有深意啊。

他誠心邀請艾離參觀明日與漢王府的比陣,艾離欣然答允。

第二日晌午,巳時剛過,漢王府軍侍進入校場,與太子府軍侍分列校場兩邊。

隨後太子與漢王也來至看臺。太子身後還跟有十幾人,其中稱心、蒼石和馬玉山都是艾離所識。稱心看到艾離,跑過來拉住她的手,把帶到看臺上坐下。馬玉山對她微笑點頭,蒼石則冷漠的看了她一眼,就好像從來不認識她。

在太子示意下,傳令兵揮旗,雙方擺開陣型。

一陣擂鼓助威後,全場兵士共喝了個“殺”字,短促有力,聲音震天,令人精神一振。

令旗再次揮下,雙方兵士廝殺在一起。

旌旗飄揚戰鼓齊響,艾離站在一旁觀看,她忽然有一種感覺,這種磅礴的氣勢只有軍中男子才有,她的武功無論練到何種境界也練不出這種氣勢。不光是她,便是江湖中曾令她歎為觀止的十二連環塢的水陣,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她想起蒼石說過話,江湖那點本事拿到皇城裡又算得了什麼。的確,一個人即使武功再高,但憑個人力量在千軍萬馬之下,最多也就是逃命保身而已。想到此,她不由向蒼石的方向望了一眼。轉頭時,忽見對方也正凝視著自己,眸色深沉,邃不見底。他見艾離看他,卻又扭開頭去觀戰。艾離目中一亮,閃過思索的神情。

當她再次望向場中時,場中勝負已分。太子府的一隊軍侍已殺入對方陣中,奪了帥旗,漢王府軍侍已無鬥志紛紛被砍倒在地。雖是比陣,但雙方用的都是真刀真槍,一時間慘叫連連,血流一地。

艾離眉頭一皺,來到太子面前,誠聲說道:“太子殿下,請下令收兵!”

李承乾贏了此戰,心中正喜,聽她如此說,不悅道:“為何?我軍士氣正旺,正宜趁勝追擊。”

艾離繼續誠聲說道:“此戰勝負已分,何必多流不必要的鮮血。”

李承乾心中更加不悅,這女子不僅對自己視若罔聞,還妄圖管教自己,此時要給她點顏色看看才成,他目中含威的高聲斥責道:“婦人之仁!兩軍對壘,豈能不流血死人?”

艾離毫無懼色,也揚聲道:“太子殿下,請你注意,這裡並不是真正的兩軍對壘!”

李承乾目中怒色漸濃:“若不做如此訓練,到上戰場時,又怎能不畏生死,奮勇向前同。”

艾離不以為然,道:“這裡並不是生死之戰,何況就算是戰場之上,將士們也不應一味的死拼,儲存實力方是上策。”

李承乾冷“哼”一聲,道:“他日我若領兵,將士們都如你這般貪生怕死,如何能成就我的英雄之戰!”

艾離拒理反駁:“把人命當做兒戲之人,又怎會是英雄!”

……

望著當眾與太子對峙的艾離,馬玉山心中的極度震驚。她竟敢當眾說太子不是英雄!

太子好戰,常與漢王以眾軍侍虛作兩軍之戰。為此軍侍們常會有人受傷,甚至致殘,偶爾也有死亡的事情發生。但太子和漢王都會發下鉅額賞金,所得賞金亦夠其家下半輩子食用,這也是場上軍侍個個都奮勇向前的原因之一。雖然他有時也會覺得太子此等做法略嫌過激,但太子也有可說之法。她一介江湖女子怎敢為此事忤逆太子?!

李承乾勃然大怒。她竟敢在如此神聖的戰場上言退兵之語,還當眾說他不是英雄,定要好好的處置她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