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張翕,於承珠心頭又是一酸,曾幾何時,她看到張翕出生,那時候還很喜歡張翕。

而張翕這麼一個女孩,除了有時候會有小性子之外,也沒什麼缺點。

假如王陽明知道了這個噩耗,他會不會難過呢?

於承珠可不知道,後來王陽明在竹葉下格物致知,他就是在思念張翕,想到那時候兩人在竹葉下玩耍,他求婚辦家家的情形,一時無法自已,所以後來他生病了。

在王陽明新婚之夜,他舍了原配,去修道,也是因為他認為妻子就該是張翕,可憐張翕魂歸離恨天,而他終日愁腸寄學問。

更有甚者,王陽明日後闖出了名堂,功成名就,桃李滿天下,晚有弟子傳芬芳,到了晚年,弟子問,老師,你的學問這麼厲害,給起個什麼名兒呢?

王陽明張口而出:“翕……”他思念的還是張翕,寄託學問就是他和張翕在一起的象徵,可是那是他心底的秘密,怎麼能亂說呢。

所以他只說了一個字,弟子聽錯了,就把王陽明的學問命名為“心學”,王陽明也聽之任之,心繫張翕,心者翕也,是耶非耶,何用細究。

這當然是家言,不過王陽明少年時去蒙古遊歷,竹葉下格物致知,新婚之夜修道,以及龍場悟道等情節,可以參詳霧滿攔江先生的《神奇聖人王陽明》,取材於此,特此宣告。

另外,王陽明的其他故事,是參詳《羅輯思維》節目。

王陽明會武功且不弱,這在梁羽生《聯劍風雲錄》和金庸《神鵰俠侶》都有提及。(網友盧葦杭提供)

於承珠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心中又是一陣酸楚,一陣淒涼,心道:“翕兒,我關心她做什麼,她什麼都有,而我呢!”

她不禁苦笑,還記得昔年葉成林樸訥沉毅的身影,與鐵鏡心瀟灑而帶著幽怨的神情交替出現時,她在師父窗外徘徊,許久不敢叩門求見。

後來張丹楓出門見到她,跟她閒聊,說起來太湖山莊時,她才七歲,這時候於承珠其實想讓師父開口,把她留在身邊,只是怎麼開口呢?心裡再想,她也不敢說。

後來終於鼓足勇氣,可是問的卻是大青樹與玫瑰花哪一個更好?

她的意思是,她快要面臨人生的選擇,再也不是留在師父身邊的情形了,渴盼著師父給她做主。

所以那時候她非常執著,馬上要離開師父了,叫她怎麼不執著呢?

張丹楓當時替她分析了,又笑著說過兩年再說也不遲,把話題岔開了。

張丹楓走後,她咀嚼師父留下的一番話,心頭仍是一片煩悶。這時候她想找師母,可是裡面孩子在哭,雲蕾似乎在給張翕餵奶,那麼不便打擾。

於承珠想要心上人捅破窗戶紙,偏偏人家喜當爹。

人生的無奈,讓人如何得了。

於承珠還能說什麼呢?她對張翕再好,張翕會認為她是媽嗎?

那麼張丹楓知不知道呢?

於承珠感覺到他應該是有幾分知情的,有什麼是他不知情的呢?

可他只限於師父和徒兒之情,於承珠除了在鐵鏡心和葉成林之間選擇,還能如何呢?

當初已經是在成全了。

而如今,張翕一死,於承珠覺得自己更孤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