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暮雪宮與商(第1/2頁)
章節報錯
神武二十九年秋夜,西鏡山麓椒山主峰。
莽莽蒼蒼的山巒一眼望不到頭,薄薄的秋雨如針,揮灑在燈火徹夜通明的仲芳古城。古城內的一處小巷子,泥濘晦暗,一個小女孩手裡捏著一根糖葫蘆籤子,蹦蹦跳跳回家,嘴裡碎碎念著兒歌:
風兒吹,天氣涼,
吹落樹葉一張張,催著燕子回南方。
這是她孃親給她教的童謠,裡面藏著父親給她的名字,姓孫,名燕涼。今天,是立秋,卻是一個她家裡的好日子,父親去朝廷裡做大官了,叫她怪怪的待在家裡聽叔叔們的話,母親臨產,要給她添一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她聽別人說,生小妹妹的時候要求菩薩保佑,這樣孃親才不會多受苦。
睜著大大的眼睛在院子裡看下人們忙的焦頭爛額,小女孩兒唯恐自己給大人添亂,悄悄爬在牆跟下,聽著產房裡孃親聲嘶力竭的吼叫,害怕又好奇。
她想起去拜菩薩,這個還是師家那個大姐姐給她說的,她每月都會和孃親去隔壁的師家,那裡有個小販賣的糖葫蘆,可比爹爹做的好吃多了。師伯伯也不會像父親那樣,板起臉罵孃親,總是笑嘻嘻的給孃親遞茶送水,臨走不忘在她的小兜兜裡塞滿桌上的花生糖果。
她悄悄出門,雨絲漸漸濃了。
家裡亂成一團,沒人會在意這個小女孩兒,孫燕涼偷偷摸摸走到街角,往下看是浩浩蕩蕩的山巒,還有一條緩慢流淌的長長大河,她家本來就住在山上,好多人家都住在山上,形成了一座規模頗大的小鎮。
小鎮裡有一個怪叔叔,住在街角的泥瓦巷裡,那地方她去過一次,很破敗很荒涼,黃土牆圍成的一個小院子,就是這個叔叔的家了。這個叔叔每天都喝醉酒,在街上撞見自己就痴痴的看,有時候看的傻了,小女孩兒反而不好意思,剛想跑丟,這個怪叔叔就會不知道從哪裡拿出一串糖葫蘆,輕輕推進自己手裡,摸摸她的腦袋,笑著說:“小燕涼,小念娘,小燕涼,小念娘……”
家裡也有一個怪叔叔,是父親上次帶回家的,來的時候就冷著臉,一言不發。對所有人熟視無睹,她有一次想著去拿糖葫蘆去引他說話,剛剛邁進那個從沒有下人進去過的房門,就傳來爹爹濃重的嗓音:“你進來這裡做什麼,出去。”她撅著嘴說:“我想見看看這個怪叔叔。”爹爹不由分說把她提到了孃親的房間,扔在外面,小燕涼躲在屋子外邊,很快聽見了裡屋爹爹和孃親的爭吵,然後就是罐子砸碎的聲音……
她現在有點怕,很想去街角找那個怪叔叔,但一想到這個邋里邋遢怪叔叔腰間的那口長刀,以及臭氣熏天的醉酒氣,想想還是算了。
轉過街角,踏上一個向上的階梯,長長的階梯末端,是小鎮人經常去的寺廟——恩濟寺,寺裡有很多很多的菩薩,她一個名字都叫不上,只有孫璨叔叔可以清清楚楚說出每一個菩薩的名字,孫璨叔叔真的好厲害。
她不知道哪一個是保佑孃親的,索性每一個都跪下拜一遍。
拜完她好像想起來,每次和孫璨叔叔來見菩薩的時候都會帶點吃的玩的,長長的像木棍一樣的很多小棍子,點燃後會冒煙,插在香爐裡,還有黃色的一沓一沓的紙,印滿了紅色的道道;還有一盤一盤的小果子,擺在桌子上。她什麼都沒有,孫燕涼這樣想,她又快速跑回家,從家裡帶來了她最愛吃的糖葫蘆。
世上最好吃的就是糖葫蘆。
爬在佛像前磕完頭,孫燕涼將手裡一串糖葫蘆取下一顆,墊起腳好不容易夠到供桌,神色艱難卻又鄭重無比,乖乖放下一顆。
每一尊佛像前,她都放了一顆。
她呢喃道:“菩薩吃了糖葫蘆,小弟弟應該會聽話,從孃親肚子裡聽話出來吧。”
小燕涼還想留給自己一顆,最後發現菩薩們都不夠分,最後一顆糖葫蘆捏在手裡,咬著嘴唇,似乎在下一個很大的決心。
“算了,孃親的身體才重要。”
她將最後一顆糖葫蘆放在供桌上,對佛像道:“菩薩爺爺,你吃了我的糖葫蘆,一定要保佑孃親生下小弟弟,下次我和孫璨叔叔來的時候,一定帶著好多多的小木棍和小黃紙,都給你們,我今天找了半天都沒找到,不是我沒有帶。”
又對那些沒有糖葫蘆的佛像安慰道:“菩薩爺爺,小燕涼下次一定給你們帶好多好多糖葫蘆,讓你們吃的飽飽的。糖葫蘆最好吃了。”
拜了菩薩,她突然覺得孃親的病一定會好,把小弟弟從孃親肚子裡放出來,是小燕涼的功勞。
她不捨得望了眼供桌上的糖葫蘆,又看了看手中的糖籤,乞求道:“菩薩爺爺,小燕涼把天下最好吃的糖葫蘆都給你們了,你們一定要保佑孃親啊。”
這才走出寺廟,一蹦一跳的回家。
孫燕涼心情很高興,唱起了孃親給她教的兒歌,細雨如絲,滑膩膩的,爬滿了她的小臉,很像糖葫蘆拉出的糖絲,她舔了舔嘴唇,似乎吃到了供桌上的糖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