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他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貝克蘭德的和談上,所以並沒有關注各教會在南拜朗的變化。

霍伯特繼續道:“如果有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的,可以諮詢身邊的專業人士。”

最近祂跟倫納德經常會面,就是在打聽宗教談判的情況,也是在儘快促成黑夜女神教會到南拜朗公國大範圍傳教的事宜。

同時霍伯特還寫信給“冰山中將”艾德雯娜,請她聯絡知識與智慧之神教會,承諾願意將大概一個州大小的領地,提供給知識教會。

最後才是在阿爾傑的暗中撮合下,完成了跟風暴教會的接洽,請風暴教會重新在南拜朗公國傳教。

於是南拜朗公國變成了一個宗教的集合地,主要的宗教有大地母神教會、黑夜女神教會和愚者教會。

風暴教會和知識教會也各自有不相鄰的教區。

這是霍伯特對神戰勝利一方的繫結,同時再次把談判扯回到以實力為中心的博弈。

這個世界畢竟是以非凡為底色,這給了教會巨大的權力和影響力。

在貝克蘭德的這場談判,最終還要將約克城的宗教談判結果作為重要參考。

只不過約克城談判在北大陸的部分早有預料,而大家卻偏偏忽視了在南大陸的部分。

政客們在潛意識裡,依舊把南大陸當做北大陸的附庸,對於那裡的經濟、政治和宗教的思考,還停留在殖民地階段。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南拜朗公國跟各教會的談判中,公國政府跟教會之間的矛盾也顯現出來。

此時的南拜朗公國是一個全新的政體,它對基層有著極強的控制力度,教會在南大陸的影響力將遠遠低於北大陸。

即便是跟大地母神教會,也因為宗教審判所的問題發生了一些不愉快。

這時候又體現出來宗教的另一個特性:神靈是神靈,教會是教會。

也就是說,如果此時霍伯特遇到危險,大地母神和黑夜女神絕不會坐視不理,甚至風暴之主都會幫一把。

但這不影響黑夜女神教會和風暴教會,對南拜朗公國的國策持反對意見。

此事也讓霍伯特感受到,在自己成神之前,只能對教會做出一定妥協,所以才順利完成跟教會之間的談判。

宗教談判的最終結果,足夠震懾其他國家,他們彷彿突然清醒:南拜朗公國也成為了這個世界中心的一部分。

各大教會同意在南拜朗公國傳教,這意味著那些教會對南拜朗公國政權的支援,這也是南拜朗公國一種力量的展現。

之後的談判又順利了很多,沒有人再提在南大陸建立個新國家的事情,談判的主旨回到了戰爭賠償以及對世界新秩序的構建上。

既然教會都承認了南拜朗公國的那種政治模式,他們還有什麼好反對的?

又經過了大半個月的磋商,這場和談終於結束。

南拜朗公國獲得了30億金鎊的戰爭賠款,兩個戰敗國分兩年支付,並獲得了在戰敗國電力、機械等方面的經營特許權。

同時南拜朗公國撤走在他國的天使,並要在一年之內,釋放所有的俘虜。

但大國地緣關係的博弈依舊存在,魯恩不願意看到費內波特的影響力增強,所以不同意因蒂斯撤出中部高原。

費內波特同樣也不願意看到魯恩更加強大,所以也十分明確地反對戰勝國佔領間海北岸。

這兩個議案在討論了許久後,最終作廢。

南拜朗公國對於目前北大陸的格局比較滿意,並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魯恩,所以也就沒有再提這些議案。

1月22日這一天,各國簽署《索德拉克協議》,標誌著這場長達三個月的談判結束,也標誌著世界重新被瓜分了一遍。

但北大陸各國的矛盾並沒有因為這份協議而緩解。

在簽約儀式結束後,各國政要和元首合影留念。

魯恩國王哥溫頓二世站在第一排的最中間,他的左邊是霍伯特,而霍伯特的左邊是因蒂斯共和國的首相畢維斯。

在等待拍照的時候,霍伯特對畢維斯伸出手微笑道:“你是當之無愧的外交家。”

畢維斯緊緊地握住霍伯特的手:“您的外交天賦也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