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將軍決定趁熱打鐵,明日就先發制人,舉兵進攻。

梅蕭仁從沒經歷過打仗,明日一戰好似也不需要她做什麼。

其實盛將軍讓她留下來並無確切的目的,也可以說他的目的是為了有備無患,提防手下缺人。不過他對葉知倒真是多有栽培。

大戰在即,盛將軍和部下們連夜商議明日該如何進攻,她沒有湊熱鬧的份,盛將軍卻邀請了葉知參與。

梅蕭仁覺得盛將軍對葉知不像是在任用,而像是在教導。

她因此猜測應當是魏國公在背後出了力。魏國公讓葉知送昊陽公主來夏國目的並非是為了讓他送親,而是給他找了個師傅,想讓他藉此機會在邊關停留,跟著盛將軍學行軍作戰。

魏國公如此安排,或許是源於國公府那些忠誠的幕僚裡沒有武將。

次日,梅蕭仁被外面大軍出征的動靜驚醒。她下床撩起窗簾向外望了望,天邊剛泛起魚肚白,士兵們一個個身著盔甲,拿著武器從營帳裡出來,密密麻麻地朝著前營匯聚而去。

不一會兒,鼓聲雷動,分外振奮人心。

從前梅蕭仁聽聞打贏打輸,心下僅是或喜或憂,並無太大波瀾,如今她坐在這兒,一顆心好似也跟著那鼓聲在動,盼著大寧能打贏這場至關重要的仗。

從日出到日中,軍營四處空空蕩蕩,留守軍營的除了傷兵就是伙伕。

梅蕭仁在軍營裡轉悠,遇見葉知從主帳裡出來,那不是個誰都能出入的地方。

她問過隨行的官吏,得知盛將軍是個只知護國的忠義之輩,哪邊都沒站,有人說這也是為什麼大寧那麼多將領,偏偏讓他來戍邊的原因。

盛將軍不是魏國公的人,他願意教葉知,且十分相信他,或許是出於欣賞吧。

葉知走出大帳時,他們無可避免地互相看了一眼,而後葉知面無表情地移步離開,她則默然轉身。

天黑的時候,外面有了動靜,將領們帶著軍隊歸來。

梅蕭仁走出營帳,為眼前的場面所震驚。

回來計程車兵大都已經負傷,互相攙扶著走向各自的營帳挪;還有的躺在擔架上,衣衫被血浸得溼透……

歸來的人沒有一個在笑,連帶將領在內的人神色都分外沉重。

一個將領提著劍,垂著腦袋從她的營帳邊上路過。

梅蕭仁忙上前打聽:“戰況如何,打贏了嗎?”

校尉頓時握緊了手裡的劍,憤恨道:“夏國撤退是在誘攻,我們中了敵人的圈套,險些全軍覆沒。盛將軍讓我們先撤退,他帶著人斷後,結果到現在還沒回來……”

梅蕭仁駭然之際,一個士兵匆匆跑來,火急火燎地說,“稟校尉,軍營兩翼發現敵軍,他們正在向前後聚攏,看樣子是要合圍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