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爭這一口氣(第2/2頁)
章節報錯
她在心裡嘆了口氣,在坐的不是侍郎就是尚書,人家互相推諉歸推諉,但只要一瞧見還有個四品官坐在這兒,人家立馬就能“同仇敵愾”將黑鍋丟給她,以維持六部之間的和睦。
刑部和禮部是一笑泯恩仇了,這樣一來,這樁劫獄案的成因就成他們上京府署失職,放進了夏國人。
梅蕭仁依次看了看對面的幾位大人,平靜又客氣地開口:“諸位大人睿智,這麼快就能想到夏國派了救兵來,卑職不能排除諸位大人的假設,但是,京城並非關隘,在入城的規矩上面沒有要盤查通關文牒這一出,他們臉上也沒寫‘夏國’兩個字,僅憑看,誰能斷定進城的是夏國人還是大寧子民?”
禮部侍郎冷言問道:“此事不怪你們,那應當怪誰?”
刑部尚書又朝堂上拱手,“丞相大人,此事我們刑部雖有看守不利之過,但敵在明,我在暗,防不勝防啊,卑職等平日只負責核查要案,不像守城的兵衛一樣目光敏銳,所以在此事上,上京府署理應協助我等提防。”
禮部的大臣言:“丞相大人,其實梅府丞所言也並非全無道理,京城的戍城衛不用檢視通關文牒,那宣州把守關口的守衛該總過目,依卑職看,此事還應追宣州府衙之過,他們明知夏國對大寧居心不軌,還不嚴加提防。”
“尚書大人說遠了,這關宣州府衙什麼事?幾位大人在此爭執,無非是想有人出面擔責,可是人犯已經被劫,此時急於理清全責又能如何?”梅蕭仁皺著眉,掃視著幾個大人,繼續說道,“當務之急應當是把人抓回來,亡羊補牢!”
“梅府丞此言在理。”刑部尚書點了點頭,嘆道,“既然人犯是在我們刑部丟的,那理應由刑部去………”
“丞相大人,卑職請命緝拿逃犯,求大人准許。”梅蕭仁沉著眼進言,打斷了刑部尚書的話。
她沒敢看他,但顧楚鈺的目光早已安放在她身上,只是良久都沒作聲。
“請大人准許。”梅蕭仁再次請求。
“準。”他終於啟唇。
梅蕭仁心裡的石頭落地,輕言:“謝大人。”
“梅府丞留下,其他人都走。”
顧楚鈺微冷的話音傳出,眾位大人立馬起身告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廳堂裡魚貫而出,消失在了正廳門前。
梅蕭仁心中有氣,坐在位子上一動不動,聽見關門的聲音,她的心裡更是一緊,恍然間有一種羊又入虎口的感覺。
倏爾,她能察覺到他已坐到她身邊。廳堂空寂,她甚至還能聽見他均勻的呼吸聲。
“蕭蕭,這樁差事危險,劫走人犯的是誰,有多少人,你一無所知。”
梅蕭仁埋低了頭,“沒關係,上京府署能抓他一次,就能抓他第二次。”
其實她心裡也沒底,這樁案子在死衚衕裡,既無線索,也不知對方實力,兇險當然是兇險,但是那幫老頭為難上京府署就罷了,還想扯上老李,讓她怎能不爭這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