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大人離秋水縣越來越近,梅蕭仁心裡那根弦也愈發繃緊。

她將所有卷宗看完,又忙不迭地帶著葉知上街巡查。

縣衙的人也成天都在外面忙活,維持一縣秩序,衙門四處顯得空空蕩蕩。

江叡待在房中擺弄著他的寶貝,看似不出門,可“眼睛”卻長在門外。他抬眼瞟了瞟門外,正好看見阿慶縮手縮腳回來。

“小人在嗎”

阿慶半天沒吭聲。這些天公子讓他盯著梅大人,只要梅大人離開衙門就得回來稟報。

他知道公子想趁梅大人不在偷看卷宗,可他越發覺得得梅大人是個好人,不想讓公子心存誤會,挖梅大人的“把柄”。

“在還是不在”

江叡加重了語氣,驚得走神的阿慶一怔。阿慶這才愣著搖頭:“不在。”

“囉嗦”江叡睨了阿慶一眼,隨即丟下手裡的寶貝朝門外走去,不想錯失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輕而易舉就避開零星幾個衙役,走到存放卷宗的屋子外,推開了門。多虧梅蕭仁前些天在此廢寢忘食,看門的小廝為了方便其出入,多日都沒鎖過門,今日也一樣。

江叡關門前吩咐阿慶:“你守在這兒,別讓小人發現。”

“小的明白”阿慶點頭。

江叡關上門,環顧這間不大的屋子,見四周的書架上堆放著密密麻麻的卷宗,保管得極為仔細。

他先前踩點的時候發現,梅蕭仁為了方便過目,已將其上任兩年來的卷宗全都搬到了書案旁的架子上,讓他不廢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想看的東西。

江叡坐到書案後,順手拿過一卷開始翻看。

阿慶蹲守在門外,雙手託著下巴嘆氣。起初他也看梅大人不順眼,如今發現梅大人其實不是壞人,不說別的,就說公子阻了梅大人的前程,梅大人不打公子一頓就罷了,還救公子回衙門。後來公子鐵了心要留下,梅大人雖沒多搭理,卻也從沒短過他們吃住。

世上哪兒有這樣對待“仇人”的。

阿慶知道,其實公子也不是黑白不分的人,待公子什麼時候沉下心來琢磨琢磨,應當就能清楚梅大人的為人,那時什麼誤會都該消了吧。

秋水縣市集。

梅蕭仁每日都在派人打探知府大人的行蹤,知道老李離這兒不遠了,不出十日一定會到。

衙門上下都在忙著做最後的準備。

她現在帶著葉知出來,是來看城裡小攤鋪子是否收羅整齊,街道是否打掃乾淨,有無入不了眼的東西。

梅蕭仁與葉知走在街上,兩邊不斷有百姓鞠躬招呼:“梅大人好。”

她客氣點頭。問好的心意領了,百姓送來的瓜果蔬菜之類的“孝敬”,她一樣也沒接。

這兒的百姓敬她,也怕她。她一路走來,前面沒有一個人擋道,不禁好奇:“老葉,你說州府裡的大人們過的也是這樣的日子嗎,上個街誰都認識”

葉知搖了搖頭,“大人是一縣縣令,縣城裡的人和事都歸大人管,百姓們自然熟識,而州府裡多是各司其職的文吏,只有知府大人才能過問州府所有,但知府大人那樣的官,應當不會出入市井。”

“宣州府的知府,可是四品官啊。”梅蕭仁感嘆,就像在嘆一個離她十萬八千里遙不可及的願望。

梅蕭仁和葉知漫無目的地走走看看,也不知到了哪條巷子裡,只覺周圍越來越清靜。

她抬頭,看見前面有座二層小樓,到處都掛著色彩豔麗的燈籠,夜裡定是裡裡外外張燈結綵。

小樓冷清,因為現在還不是她們做生意的時候。

翠鶯樓對梅蕭仁來說不算陌生,她本人沒來過,卻審了不少有關翠鶯樓的案子。譬如有人吃抹乾淨了不給銀子,譬如倆恩客為爭一個姑娘大打出手

梅蕭仁略微瞧了一眼就收回目光,如同一個路人般從門口走過,不曾留意樓上的一扇綺窗已為她而開。

幾個青樓女子擠在窗前,互相推搡,都想獨佔窗前視野最好的一塊地方。

“你們瞧,那是梅大人,上次帶咱們離開軍營的梅大人。”一女子指著樓下欣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