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漢人聰明勤勞

吳勝想了一夜,終於想出了大家冬天能幹的事情。蘇大哥和梅尕大姐給牧人和牲畜看病,就需要治病藥物!現在他們都是在用時才炮製一些,有時顧不上來,拿著原藥給人畜治病。

如此這樣臨時抱佛腳,用藥不準確,也不規範,還產生浪費。你看,成捆草藥涼在屋簷下,乾透了手一抓掉落一地,落在地髒了不能用,許多都浪費掉了。

要是用人把這些專門炮製收拾,分門別類裝在一起,用時省力省料,還便於多儲存……

還有,劉勇義是木匠,我和他都年輕力壯,這裡不缺木頭,可以做些牧人家裡用的簡單傢俱來換取生活用品,大家生活還會好一些……

第二天,吳勝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蘇武,蘇武高興地:“兄弟的想法和提議很對。雖然外面寒冷,這些事情都能在屋裡幹。如此一來,咱們這裡人人有事做,大家也都高高興興的了!”

蘇武把人集合起來,跟大家談了吳勝的想法,都自然擁護。接著立即實施起來。

老人專門照看娃娃,年輕人只要不外出行醫,婦女們挑揀藥材、炮製藥材。

劉勇義和吳勝兩人騎馬到樹林裡挑選木材,蘇武讓他們儘量地選乾枯了的樹木拉回來用。這樣做的東西不變形不說,也廢物利用,不損壞其樹林。

蘇武拾起自己的手藝,和於靬王、李陵,用現有的毛皮,做馬鞍、轡頭、牛馬韁繩及騎馬人護膝等等。

狐鹿姑大單于很明白父親的意思,就是現今這幾年讓他們修生養息,也就是養精蓄銳。只有匈奴的人口增加和牲畜增長了,才有能力抗衡大漢。

可是,如今他們躲在這酷寒的北地,很是想念陰山黃河流域的溫暖豐盛的草原。好在今年北地冬天不是很冷,明年再有個好的開春,自己也就度過了父親過世後的第一年冬季難關。

匈奴前多位單于和大漢打仗,大都是失敗。不過也總結了經驗,引進了大漢的製陶、制鐵、制銅、制兵器、紡織等等技術,這些都在各地不同的發展著。

衛律去趟堅昆回來上奏,說右校王在那裡搞得很不錯,種了糧食,兩年豐收,各放牧人家牲畜也在增長。他們的鐵匠鍛打各種農具和畜牧用具都很不錯……

衛律的啟奏分明是帶著另外一種意思,不管怎麼樣,卻說明了漢人的聰明和勤勞。

父親的眼光很對,讓右校王李陵來輔佐自己。眼看著今年的寒冷就要過去,我要召他回來,安排農牧之事。其實當時自己

應該讓衛律負責軍工,右校王主管內務及農牧才對。

他讓弟弟叫來衛律。衛律一見大單于行禮問:“不知大單于要卑職來,有何吩咐?”

“三天後,咱們一起啟程去堅昆!”

“現在正值冰天雪地,路上很是艱難地!”衛律忙說。

“你都不怕艱難,有你陪同,我也不怕!”狐鹿姑大單于進一步說,“再說,我叔王也在那裡,我去看看也是情理之中的!”

“單于說的沒錯,卑職下去準備!”

“不過,我只帶三位隨行,你跟隨就是!”

衛律知道單于的本事比其父強很多,也很勇猛。他說:“你得乘車而行,我看還是多帶幾位!”

衛律回府後,要衛忠帶上一人出發,立即去堅昆報信,讓他們安排好接待單于的事宜。

衛忠和同伴晝夜打馬而行,提前兩天到達堅昆。趙鎮接待了他,得知單于要來之事,立即派人跟著那次和劉勇義一起到過貝加爾海的兄弟,接李陵和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