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會沒吭氣,他知道老爺家裡的情況,知道他放心不下家人。

他們路過鳳崗山,蘇武拜祭父親。他跪在父親的墳墓前,回想起老人戎馬一生……年紀大後,為大漢屯墾邊疆在代郡。

父親堅守代郡,囤積糧草,訓練士兵,兢兢業業,鞠躬盡瘁,命隕任上,得到皇上的首肯,才有了全家人的榮華富貴……

“父親,兒子要以你為榜樣,此次出使匈奴,堅守我大漢氣節,定不辜負大漢威名!父親,您在天之靈,保佑兒子早日歸回!保佑咱全家大小安康!”

他給父親叩頭後,帶著隊伍沿著北上的官道驛站,曉行夜宿,節節北上。

雖然一路上不時翻山越嶺,但是,只要到有川道、河壩地,能種莊稼的地方,隊伍跟著一路金燦燦的成熟,一處處的農人們在收麥打場,歡聲笑語不斷。

一月後,他們一行來到河南郡的驛站,人們還在忙碌著收割麥子,處處呈現著豐收景象,呈現著我大漢人安居樂業的景象。真是一路行,一路和平。

蘇武回想起,小時候聽父親說過,過去的黃河以南,莊稼收割的時節,匈奴鐵騎就過來燒殺搶劫,甚至到距長安四五百里的地方搶掠,嚴重威脅著國人和國都的安全。

後來,在當今皇上運籌帷幄下,組織父輩們對匈奴進行多次的出擊圍剿,三十年來,通往西域道路開通了,國家失地收復了。把匈奴趕出河南,趕出雲中,現今北漠無匈奴王庭。

如今我大漢在黃河以北設了五原,雲中幾郡,屯兵移民堅守治理,以防匈奴進犯。他們在這裡休整兩天,再渡河北上。

夕陽下,蘇武帶著常會,打馬來到久慕的黃河邊。雖然

河水泛著金色,可河道寬闊,水流柔順,沒有了那年跟隨皇上東遊,看到那種震動天地,怒吼著一路狂奔的景象。

蘇武站在岸邊的高處,瞧著來的地方和將要去的對岸,真是天工巧成。沿黃河兩岸,南北一馬平川,已將成熟泛著黃色的麥田中,鑲嵌著縱橫交錯的灌溉渠,鑲嵌著成片油綠正在成長的稻穀。

“好一派廣闊無垠的宏幅畫卷!”蘇武不禁脫口而贊。

不錯,這正是路大人所介紹的:站在黃河岸上的高處,四下眺望,心胸一下子豁然開朗,我大漢真的強大了!自己也變得偉岸起來!

“常會,一定要記住我大漢的黃河!”蘇武對他說,“明天,咱找到這兒的管理人,把這裡的情況仔細瞭解下,把莊稼的地畝、收成等等,標在地圖上!”

“好!”常會想想問,“大人,過了雲中,咱還要走多長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

常會在家念過三年私塾,再加上服役後五年多的鍛鍊,已經成為一名文,能看圖繪圖;武,能擒拿騎射的文武全才。這次經過比武勝出,作為使節的隨員出使匈奴。

“按路大人的計算,,咱們到這黃河岸邊,才走了一半的路程。”他吩咐說,“回去和張大人商量下,過了河,匈奴人歸心似箭。咱要給咱們的人多多鼓舞士氣!”

“記下了!”

兩天後的一早,隊伍在驛站吃過早飯,就到黃河岸邊碼頭,分乘十多隻皮筏子出發過河。

人站在岸上感覺不到浪大,可一坐上皮筏子行駛起來,

卻在浪尖和浪谷中不停的顛簸著。不久,這些出生在內地沒有乘過船的人,五臟六腑都在腹中咣噹起來。

皮筏子上,一個人忍不住哇地吐了,傳染得大家都跟著

嘔起來……兩個時辰到對岸,個個人的臉都綠了。他們把早上吃的東西都倒光了不說,有的連胃液都吐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