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弟、明白!請、仁兄放心!嫂夫人和孩子,現在安全的地方!”李陵擦著淚說,“我在這裡只是,朝廷有事,象徵性的被知會一下,大多時間在堅昆。我會安排好嫂夫人及孩子的!”

“爾蘭知道如何聯絡!”

“明白!”李陵說,“為弟會常給仁兄、捎信回去的!”

漢使臣怕單于變卦,第二天辭別善於,帶著蘇武他們打馬上路回走。蘇武和常會等九人帶著他們沿著十九年前,於靬王為嚮導走的路,這路比較安全。在蘇武心中,這多年來他常常默默地記著它想著有一天會回大漢的。

如今胡漢這幾年和好,路上很少有阻,他們晝行夜宿,就是眼頭有小阻,他們都能應付。蘇武想梅尕母子無望,可十九年前出使胡地的情歷=景卻歷歷在目。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初夏,朝陽初升。長安城沐浴在陽光下,雄偉而壯麗。街上商鋪林立,集市繁華,商賈雲集。隨處可見、西域民族服裝的商人,悠閒地按各自的喜好,自由選擇著各種商品、美食。到處一片和睦。

高高的未央宮的大殿上,五十六歲的漢武帝坐在龍位裡,俯視著朝堂上的文武官員,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滿臉的高興。

前多年,被趕到漠北,狼居胥山(現蒙古國的杭愛山)一帶的匈奴胡人養好了精神,前幾年又開始勾結大宛國反叛我大漢朝,妄圖切斷我朝通往西域的通道。

他即刻派國舅李廣利,重兵怔服了反叛的大宛國。連線大宛國的匈奴,卻常常進犯到西域的沿途劫人劫財,搞得那些小國家人心惶惶。武帝正要出兵去教訓這野蠻的匈奴,新即位的匈奴且鞮侯單于、派使節前來求和。

他不但送來了兩匹武帝特喜愛的西域血汗馬,還把這多年我們出使匈奴,被扣留的十多批使節一併送回。更叫人信服的是,使節還帶來了單于親自上的書信,上面寫道:“漢皇帝,是我丈人也!”等等拍馬的話。

武帝心花怒放回想起自己繼位這四十年來,先是改革國內各種制度,國內經濟豐盛後,才有了打擊匈奴一統大漢的雄略。

在這後的二十年來他不但派兵把屢次進犯我北方領土的匈奴人趕出了河南(黃河以南),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做到了北漠無匈奴王庭,還平定了東方,南方和西方的各小國部族。

如今,他雖然知道這是匈奴的緩兵之計,這好戰的部族是改變不了本性的。可是動兵打仗畢竟是傷國傷民的大事情。雙方多次的交戰,又多次的互相妥協互派使節,又互相扣留使節……如今他們害怕了,人家首先求和,咱也要以理相待。

皇上想想問:“眾位卿家,你們都得知,匈奴前來求和,並已送回我們的全部使節。眾位愛卿,大家說、咱們怎麼辦?”

整個朝堂上鴉雀無聲。他們都知道,按照朝廷慣例,大漢也得送回他們的使節。可是匈奴單于狡詐無常,一向出爾反爾。這次說不定又會被扣,生不如死。誰都不敢第一個開頭說話,但怕一句話出口,讓自己出使匈奴。

武帝瞧著下面一片官員,一個個低頭不語的樣子問:“太史令、司馬遷,你說,這該怎麼辦?”

三十六歲的司馬遷忙上前行禮,回答說:“啟稟陛下,按慣例,我朝應該禮尚往來!”

“愛卿平身!”

“謝萬歲!”司馬遷退回到自己的位置站立。

大家這才異口同聲的:“是!”

其實,武帝早就想好主意、想好了人選。只是在朝堂上給大家打個招呼罷了。他對下面說:“宣、侍從官蘇武!”

太監朝下面喊宣:“宣蘇武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