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仁愛(第2/3頁)
章節報錯
先輩們為了方便統治,將人們人為的分割成士農工商,還搞出了尊卑貴賤,最重要的是大家還都接受了,為什麼?
因為士人有權,農人最多,工和商擠在中間人數少,還沒兵,大多數人拿了好處成了地位較高的階級,於是事兒就辦得成了。
秦湛瑛琢磨著,只要他把人數較多的分割出來,只殺人數少且最不聽話不交稅的那批人,就像他今日殺那些不交稅還迫害地方百姓、甚至是找人暗殺太子豪族一樣,這不就行了嗎?
萬事有了頭緒就有了解決的希望,
秦湛瑛靈光如泉湧,攤開紙就是寫。
北孟最不聽話搞事最多、留的血債也最多的是誰?
是王公貴族啊!
要不是這批人為了圈草場,為了過榮華富貴的日子,那底下苦哈哈的牧民為啥要來劫掠漢人呢?
那些牧民本來是可以過好日子的,前朝可是和邊境開了互市的,兩邊互通有無一下,苦日子也就過去了,但是王公貴族把互市交易的好處都拿走了,半點不分給下頭人,所以那些牧民才苦啊。
秦湛瑛本就是實務裡泡大的,有關這些上頭怎麼剝下邊的微妙之處,他真是太瞭解了,寫起來那叫一個運筆如飛,將剝削二字的前因後果、具體過程都分析描繪得鞭辟入裡。
簡單來說,他寫high了。
寫完以後,秦湛瑛看著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沉默了許久。
要說上頭的王公貴族使勁剝削好處,逼得下頭百姓過不成好日子,有時就對異族發動戰爭,用對異族的仇恨來緩解內部矛盾這事吧,秦湛瑛沒做過,但他知道歷朝歷代那
些和他同樣是王公貴族的人肯定沒少幹。
用激烈的情緒掩蓋真正的矛盾,實乃官吏們忽悠百姓的不二法寶。
但這東西公佈出去就是要挖大家的根啊!
這就和秦湛瑛收拾貪腐時可以罵貪官,但不能把整個官吏階級都罵了一樣,因為秦湛瑛是和他們一樣凌駕於百姓之上的,有些話說了就是明著背叛了,這事只要幹一次,以後秦湛瑛做什麼都容易被背刺,甚至連女官集團都不會再值得信任,因為她們也是官吏。
要知道這些年秦湛瑛掃盲開民智,就已經是在挖很多人的根了,要是動作再大點,天下必然是四處造反的人,百姓們民智沒開完,秦湛瑛就被要殺他的人淹死了。
之所以沒人為了開民智的事徹底和太子翻臉,主要是太子天然就是他所處的集體裡最高貴的那個,手頭又有武力,沒人意識到太子掃盲是在挖自己所處群體的根,只覺得太子是想扶一批新官僚和老王公貴族、老地方豪族搶奪利益罷了。
既然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成王敗寇認也就認了,大不了送家裡的子弟去投靠太子,損失一些人命就朝太子跪下,到了新朝繼續讓子孫榮華富貴也就罷了,畢竟歷朝歷代都有類似的戲在演,今朝接著演也不過是歷史重演。
孔家還以為他們繼續對著秦湛瑛跪下就可以繼續做聖人公呢,但太子硬是拿自己做餌也要釣魚把山魯道的地方士紳犁一遍,明著看太子是為了收稅才這麼幹的,實際上呢?秦湛瑛只是想給山魯道的地方士紳鄉賢一下狠的。
不過為了掩飾自己的真實目的,秦湛瑛嘴上還是拿激烈的民族情緒為引子,拿“多朝家奴”諷刺孔家,然後讓大家以為太子是人年輕、心裡有正氣,看不慣孔家那股子歪風邪氣,所以才在改稅的同時順手摺掉孔家。
實際上這也是“用情緒掩蓋真實矛盾”大法的運用,大家都沒意識到,孔家的威嚴被折掉以後,秦湛瑛才能名正言順的在山魯道開民智、搞掃盲。
甚至就連太子吸納山魯道本地的軍士,讓他們在軍營裡過好日子,收攏這批軍士的心,給他們掃盲開智,也是為了以後讓這批人在山魯道擴散“智”而已。
沒人意識到開民智這事是不可逆的,這個做法會將歷史朝著秦湛瑛也難以推演的全新的方向推去,但秦湛瑛倒是意識到他推動的教育變革對歷史的影響恐怕比他改田畝稅還大
秦湛瑛意識到自己做了件背叛自己屁股的事,可他……回不了頭。
因為在做太子秦湛瑛前,他先是呂曉璇的兒子呂瑛,他年幼時就知道當他做出對老百姓好的決策時,母親和秋瑜是開心的,如果沒有他這些作為,母親和秋瑜在這個時代大概會很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