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信件(二更合一)(第1/4頁)
章節報錯
對秦湛瑛來說,瓊崖島以外的冬天一直冷得讓他無法理解。
原本以為吐蕃的冬季已經冷到了極點,誰知到了大京也沒好到哪裡去,去年他就被凍得不行,每天走出宸慶宮大門幹活靠的是一身正氣嗎?不!是靠他那八十多年的內力!不然小夥子真能被困在燒了地龍的屋裡,抖得走不出屋去。
被凍出經驗後,秦湛瑛身邊的僕從今年冬天前就提前開始為太子過冬做準備。
秦湛瑛則負責給邊軍過冬做準備。
越往北越冷,日後要再打仗的話,越是靠近北邊,就越要注意氣候,不僅要避開秋收,最好是挑著夏日出去,春耕完了把事丟給家眷,將士們出去打幾個月,趁著秋收前回來。
呂曉璇就曾經在信中寫過,呂家軍佔領九州島後就開始準備繼續往北,但到了冬季就必須停下,因為澤國軍士實在不耐寒,可能打完四國就不成了,本州島和北海道說不定要靠禹國這邊努力一下。
【瑛瑛加油,爭取早日把那天皇一家子拖去遊街!】老母親的殷殷期盼。
【娘,我是全家最怕冷的。】您讓全家耐寒能力最差的去打本州和北海道?
秦湛瑛有時會覺得奇怪,因為作為呂家人仇視倭寇很正常,畢竟有血仇擺在那裡,可是娘對倭寇的厭惡好像不單純是因為血仇。
秋瑜也挺討厭倭寇的,雖然他說得一口好倭話,還偶爾化名“宇智波柱間門”和倭人做生意,但秦湛瑛手握秋瑜的賬本,很清楚東瀛那邊戰亂不斷,秋瑜同時給多個軍閥賣東西並收購糧米導致那邊民不聊生也是一重原因。
總不會是後世倭寇做了什麼很不做人的事吧?那事肯定特別壞,不然後人們不會這麼惦記。
秦湛瑛神情嚴肅起來,哪怕他很嫌棄東瀛那邊的地兒天災不斷,不適合種田產糧,但還是鄭重將征服那兒的事記在了心上。
好歹還有個大銀礦呢,真要打還是能說服朝臣的。
根據承安帝離開前下的旨意,秦湛瑛的辦公地點就是皇帝的御書房。
作為起床困難戶,每天清晨,秦湛瑛都要被梅沙或者祝大午披盔戴甲地叫起,灌一碗熱乎乎的羊肉湯,再練半個時辰劍法,練得渾身冒熱汗後再乘坐蓋得嚴嚴實實的八抬轎子去隆和宮御書房上班,懷裡抱著個精緻的小暖爐,熱乎氣掉一點都要立刻添碳。
進了燒了地龍的御書房,他才會把厚實的熊皮大氅脫了,露出裡面鑲毛邊的厚實冬裝,也不梳髮髻了,就扎一個粗粗的魚骨辮,然後戴那種可以捂耳朵的皮帽子,還有一條呂女皇從遙遠的南洋寄來的羊毛圍巾。
一路忙到晚上,過來彙報工作的金虹珠看到秦湛瑛這畏寒樣子,都不敢想這哥在原歷史中是怎麼打進西伯利亞的,因為他看起來就是一副連零度線都過不去的樣。
抗寒能力意外強悍的金虹珠體感如今大京白天氣溫不低於十度,外套裡塞一件毛背心就熱得能流汗了好麼!
她彙報道:“太子殿下,冬裝已經送到北邊了,去年起,南邊就開始流行織毛衣,我們收了幾乎全瓊崖島所有羊毛,織出了大批的毛背心,全送前線去了,目前各地婦女也多有努力紡織的。”
毛線、毛衣也是金虹珠和秋瑜聯手辦的新產業,為禹國澤國社會底層的婦女提供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
秦湛瑛:“好,虹珠,問你個事,你討厭倭人嗎?”
金虹珠莫名其妙,還是立刻回道:“挺討厭他們的,殿下,怎麼啦?”
秦湛瑛確定了心中的猜測:“好,知道了,你回去休息吧。”
金虹珠退下,看了看明月高懸的天,嘆了口氣:“又是亥時。”
再這麼加班下去,她還能長成前世的一米七大長腿嗎?為了身高,儘早建完罐頭廠跑路回澤國已成重中之重!
而有關大長腿的話題,秋瑜也有話要講。
【瑛瑛,見字如晤,信件第一句話,我得和你感嘆一番,山魯道的高個子好多啊……】
在天災、人禍的幫助下,北孟遭遇了史詩級削弱,南禹那邊則有王牌後勤秦湛瑛以及一批初步接受了掃盲的軍隊,所以打下山魯道的仗並不險惡。
而在拿下山魯道後,承安帝就整個人陷入了一種“老子這輩子沒白活哈哈哈”的昂揚狂喜狀態,看起來肉眼可見的鬆弛了。
但戰不是打完就算,還得治理。
承安帝立刻去祭了個祖。
祭壇一擺,儀式一辦。
承安帝:爹,祖先們,我打回來啦!
讓秋瑜囧然的是,承安帝去祭祖真的對治理有效,因為承安帝此舉相當於對山魯道的父老鄉親表示“我就是這旮沓的人”,他趕跑北孟是奪回自己的家鄉,對老家人也不會劫掠傷害,是有安撫人心作用的。
甚至於對於將士們來說,皇帝親自帶邊軍驅逐外虜奪回祖地,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一種很了不得的英雄之舉,很能提振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