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28

黎堯給她的,是顧非池的日記本。

厚度大概是兩臺手機疊加的高度,黑色的封面看上去十分沉毅冰冷,可軟皮絨面的材質又為這抹冰冷添了一分柔軟。

周且內心掙紮了一下,但好奇心還是驅使她開啟了本子。扉頁上寥寥寫著這麼幾行字——

院系:化工學院

班級:化學系

姓名:顧非池

看來這本子,他從大學時期就在用。

周且又往後翻了一頁,黑色的字跡登時在眼前鋪開。周且第一次見顧非池的字,是在那份替身合同上,勁透的筆鋒鋒利幹脆,和主人溫柔紳士的形象截然相反。

日記裡的字從骨架上看,和周且此前見過的無異,就是筆觸行走間的風格褪去青澀,明顯轉為了成熟。

一如現在的顧非池,溫柔,內斂,還有深藏的淩厲。

比起日記這個詞,或許用實驗報告來形容本子裡的內容,要更為貼切,每天的記錄只有寥寥幾個字:

【4月21日】

檢測並恢複血液ph值:完成。

【4月24日】

重氮化、偶聯反應的原理及合成實驗:完成。

【4月26日】

試劑物理常數報告:完成。

周且繼續往下看,這些拗口的實驗名稱,以及其中夾雜的大量張牙舞爪的六邊形符號,對周且來說跟天書無異。

但她看得很認真。

看了大半個小時,周且感覺眼睛有點酸,她閉了下眼試圖緩解,勻稱掃視的速度突然在某處頓住。

【6月2日】

魯米諾熒光實驗:完成。

額外使用道具:一枝白玫瑰。

在這兩句話下面,有一段空了三行的間隔,幾點墨水浮在紙面上,夾雜著一些不規則的筆畫。看起來很像周且讀書時候,上課打瞌睡時,筆尖在課本上留下的符號。

這是心不在焉的證明。

三行空白的下面,寫著主人歷經掙紮後的補充。至於,為什麼說是歷經掙紮…..

前面的內容均是一絲不茍,即便是最複雜的化學物質符號,也被下筆者以一種整潔的方式書寫下來。

前後大相徑庭的對比,讓那幾個宛如睡著畫下的符號,在紙上顯得那麼明顯,那麼格格不入。

今晚遇到了一個女生,她看起來好像有心事,眼神是散的,卻並不渙散,它讓我感覺,那雙眼睛裡好像裝下了整個宇宙,所以才會那麼空曠。

她問我物理實驗室怎麼走,很明顯,她沒來過化工學院。

從她手裡懷抱的有電腦大的分鏡本讓我確定了她的身份,是隔壁國際學院的影視生。

這個實驗不難,按照實驗室的規定,試劑是不能被帶出去的,但我又一次對上了她的視線。

所以我換了一種方式,我決定送她一朵會發光的花。

說起來很奇怪,跟她對視的時候,我好像變成了一塊水中浮動的鈉。

這段題外話是迄今為止,周且看到過的最多的文字。從這段話以後,日記又恢複了原有的嚴肅冰冷,像實驗室的那些金屬。

它彷彿只是一個插曲,曇花一現般出現過一次,所有的東西卻都因為這個小插曲,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下一個插曲發生在一個月後,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