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節 - 衝鋒(第2/2頁)
章節報錯
幸虧機動效能更強的X1前掠翼戰鬥機把最難對付的飛碟給接了過去。
對於米格1.44的超常表現“浣熊”只能寄希望於林默能夠儘快解決完對手,抽身過來支援自己。中階組充滿了危險“浣熊”再一次體驗到了如履薄冰的感覺。
“看到他們了!開火!”
“浣熊”大叫一聲,和林默在第一時間朝著陡然出現在視距內的目標發射了近距空對空格鬥導彈。
這就是有備打無備的好處,兩架政府軍陣營的參戰戰鬥機發動了斗轉星移神技,毫不客氣地先發制人。
四架戰鬥機幾乎處於同一水平線上,雙方在同一時間看到了對方,毫不猶豫地向對方發起了決死的衝鋒。
X1和“小可愛”的雷達螢幕上幾乎也同時出現了一個小光點,那是米格1.44的影子,其0.5個平方的雷達反射截面積算是對陣的四架戰鬥機中最弱的一個。
更讓人心裡發涼的是那架飛碟的隱形氣動力設計果真如傳說中的那樣,真的是零反射,林默和“浣熊”的雷達屏上依舊毫無反應。
十餘公里的空中可視距離,雙方以5.1馬赫的高速接近下轉瞬即至。
不可能避讓,也沒有機會避讓。
狹路相鋒勇者勝,戰鬥一旦打響,誰都沒可能退讓。
在如此超音速狀態下發射導彈,不僅僅是對導彈的一種考驗,更是對戰鬥機發射機構的一種考驗。
若是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在瞬間破壞戰鬥機的動平衡,引發非常可怕的空中解體。
X1和“小可愛”都採用了內建式彈艙,發射狀態也冗餘考慮了極限超音速發射狀態。
由機載計算機啟用了特定使用控制的特殊發射機關,強行將導彈狠狠推出了彈艙,格鬥導彈在出艙一剎那精確無比地爆發出明亮的尾焰,直射而出。
“深淵涅槃”主辦方的武器生產商也提前考慮到了超音速發射的極限狀態,在設計之初也考慮到了配合這種特殊高速狀態下的發射。
兩條白煙僅僅拉出長達6公里的尾跡,雙方的戰鬥飛行器在天空中只留下四道虛影交錯而過。
轟轟!~
兩團大火球在空中爆發出來。
林默和“浣熊”的臉色並不太好看,兩人首輪齊射全數射空了。
飛碟的完美機動性僅僅是稍稍錯身,在避開已經近身導彈的同時,也輕輕巧巧地將幾枚紅豔豔的紅外線干擾彈送在了傻頭傻腦不知道躲閃的近距空對空導彈前方。
結果可想而知,飛碟的駕駛者“別隆採”11個擊落數絕非浪得虛名。
俄系戰鬥機一向是世界上機動力設計最好的機型,不論蘇還是米格,都鮮明的傳承了這一特色,米格1.44更不是遜色,雖然失去了發動反擊的時機,但是側身以極其危險的距離規避還是能夠做到的,被誘爆的火球,僅僅距離機尾不到20米的距離誘爆。
雖然距離極近,可是強大的尾噴氣流在機尾形成了一道源源不絕地高溫高速氣流屏障,生生將爆炸衝擊波和彈片推了開去。
就像古代的騎士,四架戰鬥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交錯而過,雙方的飛行員都能在交錯的一瞬間感受到暴亂的氣體紊流造成的機體劇烈一震。
第一回合,誰都沒有佔到便宜。
“急轉彎!準備回馬槍!”
“浣熊”完全忘記了其他,在無線電裡大吼起來。
誰的回身速度越快,就越能得到更快的加速度,這是能量戰技的不二法則,加拿大空軍的空戰體傳承和美國空軍一脈相承,並沒有什麼區別。
轉彎,考驗戰鬥機氣動力設計,機體和飛行員過載承受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效能。
X1前掠翼戰鬥機拉出了驚人的四片減速板,速度一下子降了下來,同時偏轉機身,彷彿漂移一樣,生生原地轉過了機頭,而在身側“浣熊”的座駕卻是直接關掉了一部引擎,生生利用重心和非中軸單側加力,透過引擎輸出和氣動力實現了一個令人驚歎的超小半徑轉彎。
光鏡術輔助航炮鎖定。
雙方錯開的位置並不是非常遠,林默在轉身後的第一時間,手指就按上了航炮發射鍵。
“‘巴洛爾’!讓我們一起給他們點厲害嚐嚐!”
飛碟的駕駛者“別隆採”在無線電頻道里氣急敗壞地大吼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