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節 - 揹負的性命(第1/2頁)
章節報錯
沒有“伽藍”!
儘管投影的地點十分偏僻,人跡罕至,但是這些新出現的10座星門好像只是在純粹輸送常規作戰單位,連一頭“伽藍”都沒有出現。
這讓分別負責攻擊10座星門的指揮官們齊齊鬆了一口氣,刀槍不入的六足人身怪物幾乎是所有阻擊防線的噩夢。
第三紀元文明的普通入侵部隊給現今世界人類帶來的壓力並非如當初突然集體出現的壓力那麼巨大。
哪怕沒有特殊部隊出手,只要調集足夠的重武器和空中支援,常規現役部隊也能夠獨立勝任這類阻擊任務,再不濟也能夠將局面控制在膠著狀態。
主場作戰的膠著狀態意味著勝利的天平正在向現今世界人類偏移,本土作戰物資的投送能力足以在基礎實力上慢慢壓倒對手。
“裁判所”鬆了一口氣,中國人鬆了一口氣,美國人鬆了一口氣,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國家也不約而同的暫且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但是緊繃起來的神經依然沒有完全鬆開。
“伽藍”出不出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107支朗基努斯之槍已經成為D3維度膜世界人類種族的心腹大患。
“裁判所”和各國倒是想將這些如燙手山芋般的朗基努斯之槍丟回給第三紀元文明,可是從最初開始到現在,跨越維度膜的星門技術一直掌控在對方手中。
這意味著就算現今人類想要那麼幹,卻也只能乾瞪眼地看著這些不懷好意的傢伙們公然佈置著這些陰謀。
想不想扔過星門和扔不扔得了這兩個關鍵所在,現今人類世界根本無能為力。甚至連阻止星門投影的能力不具備,主動權完全掌握在第三紀元文明手中。
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兩個紀元的文明都沒可能摧毀這些未知材質的朗基努斯之槍。
現今世界的人類種族也只能眼睜睜地坐視另一個紀元文明按部就班地啟用宣告全面入侵行動的陰謀。
事實上第三紀元文明也是在用自己的命運作為賭注。
若非隸屬於議會的考古發掘隊伍在太陽王二十二世的陵墓裡找到了最後一支朗基努斯之槍,並且技術研發部門在星門傳送能力上有重大技術突破。也許並不會像現在這樣,乾脆利落地迅速發動整個入侵計劃中最為關鍵的一步。
也許這個可以打破維度膜壁障的大門無比巨大,甚至有可能會直接降臨到現今世界的人類大都市之中,那將是一場真正的末日浩劫。
入侵計劃進行到現在。哪怕全部暴露出來,也只不過是將陰謀變成陽謀,已經進入到不是人力所能夠阻止的程度。
兩個維度膜世界文明之間必然有一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已經無可迴避!
現今世界的一些人類有智之士已經在開始懷疑,過去和現在的星門投影大多隻是小打小鬧的試探,同時也是為了掩護投送過來的朗基努斯之槍,隱瞞其真正的用途。
聯軍在這麼多次戰鬥中所捕獲的第三紀元俘虜中,除了“索倫”戰獸、“尤拉”八足自走炮塔和其他機械或半機械化作戰單位外。就只有一些基因調製培育出來的人類戰士(兵人)。它們只能算是生物和機械工程的工業流水線產品。根本不能算是第三紀元文明的自然智慧種族。
當然,除了一具在澳大利亞艾爾湖畔美軍臨時前進基地內被擊殺的第三紀元文明人類屍體。
透過基因比對技術鑑定出來的結果表明,這名近戰能力恐怖的男性戰士是自然人種。基因序列內沒有任何人工痕跡,屬於天然優勝劣汰進化出來的自然人種。
再加上某一位擁有第三紀元人類血統的金髮蘿莉作為**參考樣本。可以大致判斷得出一個結論。
與消失已久的尼安德特人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第三紀元人類進化程度極高,不僅壽命極長,而且在身體素質和智力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天賦優勢。
在對抗第三紀元文明入侵的戰爭中,現今世界人類聯軍歷經多次惡戰,還沒有抓到過一名第三紀元人類,這意味著現今世界的人類軍隊對抗入侵至今,儘管傷亡慘重,卻從未和第三紀元文明的真正主力部隊交過手。
第三紀元文明的主力部隊究竟有多強?
難道擁有數萬,數十萬,甚至數百萬頭“伽藍”?
想到這個的人無一例外都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可能還會有更可怕,更加無法對抗的“殺手鐧”。
也許......
缺少維度膜跨越技術,現今世界人類在對抗中一直以來都十分被動,根本沒有渠道和手段探知另一個維度膜世界究竟是一個怎樣空間。
有關於自然環境、人口、科技水平、政體和軍事力量等資訊所知甚少,第三紀元文明對於現今世界人類來說就像是一個亙古未解的謎。
各國高層心頭猶如籠罩著一層陰雲,儘管一次次成功摧毀星門,殲滅“伽藍”和眾多入侵部隊,可是也僅僅只能做到勉強自保和本土防禦而已。
世界各地阻擊星門的戰鬥依然在持續,各國政府依然沒有停止繼續儲備各種物資和收攏各階層各領域的精英人士,反而啟動了更多的末日永備基地,透過民政部門和媒體開始潛移默化地向社會民眾宣傳應對戰爭和各種災難的應對手段,同時加大對民兵和作戰部隊的軍事訓練強度,儘可能調整到實戰的水準。
這一切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傾世大戰,希望在戰爭結束後,儘可能保留下更多的文明火種和人口。
為了尋找那一線生機。有關於超弦維度理論的研究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各國科學界通力合作,在政府的銜接配合下,聯手將各個研究機構聯結起來。共享研究進展,以期望能夠找出扼止朗基努斯之槍共鳴的技術手段。
龍騎士丟擲的朗基努斯之槍共鳴說和魔法陣結構猜測在國際頂級物理和空間科學家們中間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市場。
沒有人會嘲笑這位中國飛行員是異想天開或胡說八道,哪怕他只擅長於空中格鬥、戰場搏殺、航空器設計和金屬材料學等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事實上人類不可思議的想像力能延伸到多遠。人類文明的發展前途就會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