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後,一架“卡姆魯”截擊機死追著不放,但是“鷹隼”卻始終在繞著己方機群拼命兜著圈子,一邊試圖尋找反擊的機會,另一邊給自己的隊友和老毛子飛行員製造攻擊的角度。

只要戰鬥機能夠返回基地,哪怕再大的損失也能修復。

一旦墜毀或被打爆,即使來得及彈射,在新的戰鬥機運到前,短時間內他也只能坐冷板凳,這簡直是叔叔可忍,嬸嬸不可忍。

“開始攻擊!”

光鏡術提前鎖定了目標,“妖孽”變形翼戰鬥機利用自己的視距優勢,率先發起了衝擊。

“龍騎軍團”此時完全佔據了高度優勢,中俄兩國飛行員成功將那14架“卡姆魯”截擊機引入了伏擊空域。

“第一攻擊梯隊,包抄開始!”

飛行代號“三稜刺”的曹岳陽上校右傾操縱桿,殲14“鷹隼”猛然做了半個右傾橫滾機動,利用氣動力變化迅速沉降,緊跟在一馬當先的“妖孽”變形翼戰鬥機身後。

作為第一攻擊梯隊中的殲14“鷹隼”戰鬥機群擁有相當出色的氣動力效能,特別在展開能量空戰技時,猶如閃電般劃過天空,從天而降,攻擊矛頭直指正在混戰的下方空域。

由殲14“鷹隼”和EF2100組成的四支攻擊編隊就像兩支鋒利的大剪刀一樣高速交匯,欲將正在追殺中俄雙方的敵機群掐頭去尾。

“開火!”

林默按下發射鍵,兩道藍白色粒子光束炮激射而出,將一架恰好進入“妖孽”駕駛艙攻擊標尺內的“卡姆魯”截擊機凌空打爆。

透過戰場資料鏈共享,“龍騎軍團”的第一梯隊機翼下齊齊脫離出兩枚中距空對空導彈,拖著尾焰和濃煙直撲向前方的戰陣之中。

透過敵我識別系統,這些高效能的中距導彈能夠自動識別己方戰鬥機,死死咬住自己的目標,不死不休。

在對抗第三紀元入侵的戰鬥中,現今世界人類在狗鬥戰中,考慮到敵機出色的效能,因此使用中距彈的頻率遠遠超過近距格鬥彈,因此戰鬥機的掛具上數量最多的就是中距空對空彈或遠距空對空導彈,近距格鬥彈反而不多。

重鼓還需重槌敲,對付第三紀元的入侵者,人類軍方從來沒有手軟過。

30餘枚呼嘯而至的空對空導彈終於讓如鯊魚般瘋狂追逐著米格1.44和殲14機群的“卡姆魯”截擊機們不得不放棄了即將到嘴的肥肉。

“快,快,加速脫離!”

“赫拉笑,全力加速!”

見到機會的老毛子們發出了一陣歡呼,紛紛將節流閥推到了底,將油門壓到極限。

幾近彈盡糧絕的米格1.44機群終於可以鬆下一口氣,四散奔逃。

“集結陣形!準備反擊!”

看了一眼撒歡兒般開溜的老毛子們,“藍箭”中隊長孟鈞中校並沒有跟著一同撤出戰場。

在戰場上的空騎士沒有逃兵,那些幾乎沒有多少導彈和航炮子彈的米格1.44留下來半點忙都幫不上,還不如把空域讓出來,把這裡留給那14架敵機作墳場。

連續三團火球在天空中閃起,“剪刀”成功剪碎了來不及逃離的三架“卡姆魯”截擊機。

雙方都是隱形戰鬥機,看誰比誰的戰場資訊化程度高,誰更能掌握先機,脫離星門這麼遠的距離,誰是主場,誰是客場,不言而喻。

“Go!Go!Go!夥計們,衝啊!”

“報仇!烏拉!”

屬於“龍騎軍團”聯隊的老毛子和山姆大叔們嚎叫著發起了衝擊,XF31D和米格1.44衝刺效能不弱,空對空導彈就像不要錢一樣瘋狂發射。

放蕩的牛仔和哥薩克騎兵們用左輪手槍和明晃晃的馬刀,如刀切黃油般成功地將敵方機群分割開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