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量的合金配方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合金型別,不僅僅需要投放巨量的資金和裝置,還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無數次試驗,才能擁有一個合金配方庫。

而這個資料庫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工業體系包括軍工在內的基礎和底氣,所有金屬工業品的材料應用都建立在這個資料庫的基礎上。

就像米格25“狐蝠”,大量採用了不鏽鋼材料,在裝備蘇軍初期憑藉其極高的效能引數,一直被西方世界所關注,甚至推測前蘇聯的軍用航空製造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

一直到1976年9月6日,蘇軍飛行員別連科中尉駕駛米格25“狐蝠”飛機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開了該飛機神秘的面紗。

美日的技術專家把米格25“狐蝠”完全拆解後運到東京以北100多公里的百里空軍基地,經過徹底的檢查,該機70%的部件是不鏽鋼,儘管極限速度很高,技術效能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可是這也是一次特殊合金配方帶來的技術勝利。

米格25“狐蝠”在其服役期間擊落過各類戰機,甚至有訊息說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米格25曾擊落過美軍的f***黃蜂”戰鬥機。

作為國防星未來接班人的陳海青當然知道合金配方對於戰鬥機的重要性,這而且還不是提升機體強度,替代原本的鋁合金材料那麼簡單。

特別是當戰鬥機的速度達到兩馬赫以上時,機身材料就不得不面對“熱障”的威脅。

當飛行器在稠密大氣中作超音速飛行時,受激波與機體間高溫壓縮氣體的加熱和機體表面與空氣強烈摩擦的影響,飛行器蒙皮的溫度會隨超音速的提高而急劇上升,因氣動加熱而引起的結構和材料上的困難。

2馬赫時,機頭處的溫度略超過100攝氏度,但是當達到3馬赫時,飛行器表面的溫度則會升到350攝氏度右,已超過了鋁合金的極限溫度,使其強度大大削弱,6馬赫時,飛機頂端的溫度就已經達到了1480攝氏度。

航空界把飛行器作高速飛行時所遭遇到的這種高溫情況稱之為“熱障”,而且也是航天界必需面對的關卡。

並非戰鬥機竭力追求極限,可是卻不得不面臨著一道又一道技術和材料的“攔路虎”層層阻截,如果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案,戰鬥機甚至會被自己的速度直接在大氣中燒成一團火球。

而米格25“狐蝠”恰恰就是打破了許多人的常規思維,採用了不鏽鋼作為主體材料,曾打破多項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世界紀錄,可在24000米高度上以2.8馬赫的速度持續飛行,最大飛行速度甚至能夠達到3馬赫,雖然可以達到這樣的效能,可是米格25駕駛艙內的區域性溫度甚至可以直接捂熟雞蛋。

儘管帶來的效能有些極端,而且均衡性不足,可是卻讓米格25“狐蝠”成為當時世界上闖過“熱障”僅有的三種飛機之一。

除米格25,另兩種是美國的sr71和俄羅斯的米格31。

木製飛機到鋁合金飛機,從鋁合金飛機到鈦合金飛機,每一次飛機材料的進步都意味著一次大**。

即使是目前戰鬥機普遍使用鈦合金,重量輕,強度高,耐金屬疲勞,化學效能穩定,可是鈦合金也不是沒有缺陷,例如切削加工效能差,只能使用鐳射切割或一次成形,常規的金屬加工方法根本不適合鈦合金,超過400攝度時會出現強度降低,“熱障”效應的影響會越來越嚴重。

林默在構建自己的“妖孽”時就已經考慮到這種“熱障”效應,而金系巨龍擁有足夠的合金配方讓林默無需擔心材質在“熱障”下的問題。

或許在其他飛機設計專家來說,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天塹,可是到了林默這裡,無意間就不再成為問題。

特別是一些航空配件供應商,拿到了林默的合金配方後,直接開工生產,他們可沒興趣瞭解客戶的配方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也使外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林默的這個藏寶庫。

但是材料上的限制對於金系巨龍來說,等於就是本能,毫不費力,林默擁有大把的合金配方可供選擇。

“回頭我抄給你好了,想要什麼樣的我都有。”林默手握一個合金配方寶庫,不知道要羨煞多少人,可是自己依然不知道這些配方對於國防星而言的價值所在。

“呵呵,太好了,太好了!走,晚上我請客!五星級賓館,咱哥倆,要好好的抵足長談,順便向你學習學習空戰技術,聽說你又創造了不少絕招,可不能藏私啊。”

陳海青拍著林默的肩膀,開懷大笑著把林默往賓士商務車上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