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騎戰機247,龍騎戰機正文第二百四十七節p51“野馬”

不克不及不說穆德.扎裡耶夫村長帶隊的帕坦人們準備的工具十分完備,也對未來成長攜帶了更多的預備,原車隊中近三分之一的車輛都是裝載各式各樣的物資,特別是前蘇聯生產的嘎斯大卡車,雖然老舊,可是動力性卻一點都不弱,裝載能力更是驚人。

雖然進入山區後,卡車已經無法適應道路,很多物資只能就近措置埋藏,如果再運回來,整個寶石谷的建設成長將會更加迅速。

所幸的是帶進山谷內的這些物資,足夠讓林默把這架p51給修復。

倒入了一定的汽油和提高辛烷值的汽油新增劑,汽車用的汽油和航空汽油的最大區別不但僅在於辛烷值,還有揮發性和容許蒸氣壓規模的區別。

p51的活塞式發念頭如果使用汽車汽油,可能會在燃油管道呈現管道氣泡現像,專業術語叫作“氣鎖”,會引起發念頭燃油供應中斷,這一方面需要特別檢查,避免阻塞,確保燃油壓力和流量正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林默專門多加裝了一個壓力錶。

使用汽車用的汽油結果就是會影響發念頭的輸出功率,原本可以飛到最大時速700多公里,現在就只能飛到600多公里。

至於原機載的攝像機什麼的,全部拆失落減輕重量,包管這架沉重的p51d在煥發新生時有足夠的靈活性。

結合現有的機載通訊裝置,林默直接拋棄失落了原有的通訊電系統,直接採取了現代化的通訊裝置,拼拼湊湊的結果直接造成了駕駛艙內儀表臺上完全大變了樣。

這已經不但僅是簡單的修復,更多的是改裝,把一架p51在不涉及到氣動力外型的基礎上,用現代化的裝置進行武裝起來,還加裝了小塊的液晶屏。

驅動法度完全是金幣這傢伙的作品。這傢伙平時就在身上藏了超大容量的儲存晶片,加上自己的特殊體質,隨身攜帶的電元件因為自身體質的天然遮蔽效果沒有受到任何電磁脈衝的影響。

僱傭軍首領艾比克的手下。帕坦小夥庫爾哈克又來了一趟,把收集起來的彈和一些武器送過來,從帕坦人手裡蒐集到的12.7毫米彈裡有很多因為規格不統一而無法通用,規格通用的也只夠穿了兩條可散式彈鏈。

幸運的是孩們手裡攢了很多可散彈鏈的金屬片,省了林默很多功夫。

阿富汗是個百戰之地,號稱帝國之墓,誰來打誰不利,蘇聯人來過,德國人來過。美國人也來過,在民間遺留下了大量的彈藥,也成了阿富汗國內混戰不休的隱患。

好麼。似乎又是真主安拉的旨意。

真夠巧合的,美國的老式飛機用上了美國的新彈,也算是舊瓶裝新酒吧。

若不是發此。林默又該為彈藥而憂愁了。

只能勉強供應兩臺12.7毫米口徑勃朗寧重機槍開火,另外四架,只能全部解除安裝失落,就算是減負了。

兩個機翼的機槍位空出來的位置裡,先填進去的是兩挺俄製pk通用機槍。九成新,7.62毫米口徑彈卻是一點都不缺,缺陷就是隻有不成散式的彈鏈,只能各裝100發的彈鏈。對排彈口措置下,加了一個盒進行自動收集,否則機翼下面就只能曝露出一條長長的鏈式彈鏈。一直到打完100發能拋棄失落,實在有些有礙觀瞻。對飛翔也不服安。

pk通用機槍與k系列突擊步槍、svd(德拉貢諾夫狙步槍組共同組成戰場三頭死神,有效射程1000米,應用於p51“野馬”上替代12.7毫米口徑勃朗寧重機槍,也算是馬馬虎虎的夠用,只用來對地攻擊卻是綽綽有餘。

固然,準頭什麼的,幾乎是沒有了,不消指望p51“野馬”能夠打出殲10“猛龍”那種準確度,原本六支勃朗寧機槍編織出來的密集彈幕就是為了彌補精準度和散佈面積不足的缺陷而設計的。

因為不考慮空戰需要,這樣嚴重削弱後的火力勉強應付對地攻擊的需要。

為了節約有限的載彈量,特地製作了幾個小機構安裝進兩翼的機槍艙內,每次扣動扳機,首先使用的一對原裝勃朗寧機槍,勃朗寧的彈消耗完後輪到那一對新加入的pk機槍。

這樣林默只能打點射,否則一會兒功夫消耗完了彈藥,這架“野馬”就釀成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