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二月十四日,劇組放假七天,開始了春節假期,假期一般是三天,劇組這邊獲得電視臺給的額外假期。

李唐醒來後躺在床上沒有動,他不知道今天要做什麼。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之一,他以前雖然是在孤兒院長大的,但過年的時候還可以回去看看老院長和看護們。

今天他沒有地方可以去,這是他來到異世界的第一個春節。

寒國的春節和華夏春節是同一天,畢竟寒國的很多節日都是從華夏流傳到這邊的,有著很多相同的節日也是正常的。

春節發源於華夏。在古代強大的華夏對整個亞洲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春節也傳到了許多其他國家。

直至目前,亞洲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將春節規定為全國法定節日。

寒國的四大節日有:清明、端午、中秋、春節。

可見華夏文明對寒國的影響。

寒國這邊稱春節為“舊正”,與稱新年為“新正”相對應,就是舊曆年的意思,國家規定春節放假的天數,也是一年中假期最長的。

寒國人過春節比較安靜,九八年的商店也沒有以後那種熱鬧,老闆們都紛紛關門休業,街上十分冷清。

相對於華夏人很卻喜歡熱鬧,春節期間街上到處都是節日的氣氛,路上也會相對的熱鬧一些。

兩國人過春節的時候都會給晚輩壓歲錢,所不同的是,華夏人用紅色的信封包成“紅包”,而寒國人則習慣用白色的信封裝壓歲錢。

寒國人講究回家過年,與華夏有共同之處,寒國人不管在哪裡工作,也不管離老家有多遠,一到春節,都要趕回家鄉去團聚。

父母在的,回到父母身邊;父母不在的,長兄為父,到大哥家與兄弟姐妹團聚。

寒國據說從新羅時代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曰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時期,過春節有一段時間是被嚴格禁止。

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裡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寒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

寒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而現在寒國的春節已經成為了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也是除中秋以外的另一闔家團圓的日子。

寒國人也講究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探親,每年除夕之前,就會出現一幅數千萬大軍流動的回鄉場面,如同華夏的春運一樣。

昔日車水馬龍的漢城突然清靜下來;平時高朋滿座的飯店也掛上“連休停業”的牌子,也有的貼上“初×營業”的告示。

寒國飯店“三十不開門”的風俗由來已久,也十分講究年夜飯自家動手,並在家裡就餐。他們認為春節是祭奠祖先、傳承孝道的大事。

除夕吃團圓飯不僅難得,而且象徵了家族興旺。連飯店老闆都說,既然家家戶戶都回家過年,廚師和服務員也不能例外。回家祭祖與開業賺錢相比,還是前者更重要。

寒國的年夜飯講究很多,最大的特點是飯菜一律為傳統飲食,而且全部出自媳婦之手。

全家要吃“五穀飯”,即雲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飯。另外還要做“打糕”,包韓式“饅頭”。主菜除烤肉外,還要擺上十幾種山野菜或泡菜。

正月初一

在寒國,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

春節這天早上,寒國人早早起床,穿好美麗的韓服,祭祀祖先,他們認為去世的祖先只有在這天才會回來,品嚐祭祀食物。

寒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慄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式也很嚴格。

祭祀時,在寫著祖先名字的靈位上供上各種食物後,子孫們倒上酒然後行禮。向祖先表達子孫們的感激之情,並祈求祖先保佑一年期間的平安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