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入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蘇安在瞭解周邊形式之後,心中已然有了想法,“以後說不定可以控制這些村莊縣城擴大發展,不過現在還是先建設好營帳”
經過數日的建設,一座有看起來,不大不小的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營寨已然建好,裡面設施齊全有鐵匠鋪,倉庫哨樓,暗道,並在寨內挖了水井等一系列的完備工事從
經過蘇安查點估算,糧食還剩下夠吃3月有餘,小麥成熟已然來久等另想辦法,而銀兩還剩一千有餘,加上每月發餉銀粗略估計之後,應當還能維持半年之久。
之後蘇安統一了武器裝備把剩下三十六多人,分成兩隊一隊十五六人手持簡易木質盾牌攜帶單刀,每天訓練舉盾防禦已經劈砍,另一隊拿著弓箭練習射擊,白天皆有馬池帶領進行統一操練,中午帶領眾人去耕種田地建設剩下未完成的設施。
因為現在人數太少如果官軍真的來襲,稀少的人數怕是抵抗不了官軍一輪的進攻就全軍覆沒。
因此蘇安給予趙俊霆數百兩白銀命令其安排剩下幾名聰慧忠心之人前往附近村落開設茶攤收購糧食,為的就是收集訊息,吸納逃難流民乞丐,補充一點糧食,擴充人數。
在亂世之中田地以及有一個安穩的住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為了能吸引流民以及讓軍中將士有個安穩所在,蘇安規定凡是軍中之中一視同仁分配田地以及住所餉銀,收穫糧食暫時由軍中統一分配。
就在這幾日建設之中,蘇安也不忘把太祖長拳,以及太公兵法,拿出來細細的研讀領會其中的奧秘。
太祖長拳研讀了幾天,每天練習直至已然不增加氣力身,蘇安身體已經比剛剛穿越重生到這個世界強壯了很多,全靠日夜練習太祖長拳強身健體,到現在貌似已經到底了一個頂峰,在怎麼練習已經沒有作用。
蘇安這邊便把太祖長拳交給了馬池以及趙俊霆讓他自學之後傳授給軍士讓他們日夜操練強健體魄。
經過上次戰鬥蘇安思考總結著,全靠明軍大意以及戰鬥力低下,如果遇到稍有戰鬥力的以及經驗的明軍正面對敵如果向流民一樣發起衝鋒,這種毫無章法的進攻也就能跟泉州府的明兵打如果沒有軍陣以流寇衝鋒又有什麼區別?。
有著前世界歷史專業畢業的蘇安,想到前世太平天國屢次大破清軍,野戰無往不利的螃蟹陣,是以太平軍作戰時三隊並列的戰鬥隊形。左右兩翼人眾,中路人較少,形似螃蟹狀。
戰鬥中,這一種陣法,極為靈活,根據敵情變化極多。如敵僅分左右兩隊,就以陣的中隊分益左右翼,也成兩隊。如敵前後各一隊,就合左右翼的前鋒為一隊,以左右翼後半與中間一隊合而平列,以為前隊接應。如敵左一隊兵多,則變偏左陣。右一隊兵多,則變偏右陣。如敵出四、五隊,也分為四、五隊次第迎擊。
其大螃蟹包小螃蟹陣尤為著名,其法或先以小陣與敵交戰,後出大陣包圍,或詐敗誘追,伏兵四起,將敵包圍。
螃蟹陣,全靠臨時指揮,這個指揮權操縱在司令官手中。而隊伍前進、後退、分開、合併速度的快慢,全靠幾名大旗手的熟練程度,士兵們都懸著一顆心,看大旗指向哪裡就奔向哪裡,沒有一個敢後退的。
所以,太平軍從不演練技藝,而專門練習急速奔跑,幾名大旗手每天都到軍帥處聽候將令,所講的都是打仗時的機宜,
一軍之中只要有這幾個人,便可指揮千軍萬馬。太平軍的將領們知道要想使隊伍整齊劃一,就要抓住要領,並且深深懂得以簡馭繁的奧妙。
回憶著前世所瞭解的螃蟹陣,蘇安軍中人少程式設計成小形的螃蟹陣,馬池帶領一隊人成左隊趙俊霆帶領一隊人成右隊。
蘇安指揮人數較少的弓箭手成後隊以及中隊,帶領著眾人每日練習奔跑速度,專門挑出靈活矯健的數人成為旗手,蘇安與坐陣中路反覆指揮操練。
螃蟹陣在幾日之間已然有了些章法,在蘇安等人,按部就班熱火朝天建造營寨,訓練士卒耕種田地之時。
泉州府的明軍,因為上次剿滅失敗,蘇安等人不知所蹤搜尋不到去處。
泉州知府蘇才德與參將劉才,大為惱怒訓斥李把總與吳把總無能廢物,不過區區五十人左右,兩個人居然被打的大敗如果時間拖下去,泉州府譁變被巡撫所知曉怕是上面問責下來難以交代,命令派出探子尋找蘇安所在之處,定要全剿蘇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