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嶺南新面貌(第2/4頁)
章節報錯
張琰補充道。
哦!
杜荷想想也是,嶺南一帶水利資源確實豐富,到處是河流。
珍妮機一旦擺放在溝邊、河邊,就能帶動機器運轉,很省力,低成本運作。
“寶貝,園區現在有多少工匠,多少工人?”
杜荷道。
“到二湖地區招聘,加上嶺南地區,一共招聘了15000名工匠,其中宗師級工匠有十多人,
大工匠有數百人,其餘都是普通工匠。不過,隨工匠一起來到園區內的家眷達到了5萬多人。
園區旁邊一片地區,專門修建住房,分給工匠家眷住。有些家眷可以到工廠裡做輕鬆的活計,
也有的開個小賣部之類的。工人主要是嶺南一帶的人,有數萬人。”
張琰道。
不錯!
幹得不錯。
有工匠,園區事情加快了好多。
好多工廠一起上馬。
只是時間問題,再過一段時間,園區就會投產了。
“寶貝,那麼多的人,糧食、蔬菜、肉食怎麼解決?”
杜荷道。
“少爺,糧食不只是園區的事,嶺南衙門也缺乏糧食。整個嶺南地區,
到處是工地。百姓幹活,衙門必須支付錢糧。而嶺南一帶糧食產量極低,
不能自給,只能從其他地方調運。為此,我讓炎黃四島、半島等地區,
調運了大量糧食過來。一方面滿足園區需要,另一方面提供給地方衙門。
肉食問題,主要靠當地百姓飼養家禽。我們動員百姓大量飼養,園區包採購。”
張琰道。
嘻嘻!
“少爺,嶺南一帶衙門作風改變極大。現在,不論是郡太守、縣太爺,
紛紛走出衙門,深入到基層,為當地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帶動了各鄉村的幹部,
徹底改變工作作風。現在的嶺南,到處是工地,不是修建水利工程,
就是修建道路,搭建橋樑。百姓對衙門也持歡迎態度。不象以前,老是與衙門對抗。”
張琰補充道。
呵呵!
“過二天,我去察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