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亂象叢生、人心惶惶,好多人不知所措。

杜荷提交的幾個檔案逐漸開始實施,很多皇親國戚知道了,那是杜荷傑作。

李二非嫡系兒子、女兒心中有點興奮,有了上位的可能。

作為嫡系的越王李泰,對杜荷恨之入骨。

巴不得剝其皮、抽其筋,以解心頭的憤怒。

加上李泰與杜荷撕破臉皮,再沒什麼好顧慮,趁杜荷不在長安之際出手了。

首先,李泰聯絡皇親國戚,那些人對杜荷同樣恨之入骨,也希望杜荷死無葬身之地。

畢竟,天下人皆知,由於杜荷上奏才取消了他們的王爺、公爺的實封制。

被李二強行召回長安,在眼皮底下生活,那種滋味真不好受。

隨時隨地有密探監視。

那裡象在封地時,自己就是老大,想幹嗎就幹,無人敢插手,標準的山大王。

自由自在,好不快活。

這波子皇親國戚,心中對杜荷的恨難以言表。

李泰一蠱惑,馬上同意彈劾杜荷。

其次是聯合朝中大臣,紛紛上奏摺敘說杜荷的危害性,要求嚴懲杜荷。

再次是李二的兒子、女兒們,不過,這類人出面的人不多。

因為有了杜荷的建議,他們才有機會上位,怎麼可能與李泰勾結在一起。

這波人與杜荷也沒多少關係,選擇站在一邊看戲。

彈劾杜荷的內容主要是,杜荷旗下產業太強大了,已經是一個托拉斯企業。

影響力越發大,讓李二將其收歸國有,以免給唐帝國帶來危害。

彈劾人說得頭頭是道,將其收歸國有,讓帝國發展更強大,收入更多。

畢竟,杜荷旗下產業,一年稅收達到帝國稅收一半以上。

一旦產業園區垮了,帝國稅收立刻受損。

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把杜荷拿下,沒收其幾大產業園區內的所有產業歸國有。

聽起來蠻有道理的。

在李泰蠱惑下,一些朝中大臣也開始發力。

人多了,什麼人都有,一些人妒忌杜荷財富,一看有人上奏,馬上跟進。

也希望把杜荷拉下馬。

在李泰四處竄通下,李二這段時間,每天收到無數的奏摺,全是彈劾杜荷的。

李二心中那個氣呀!

馬上安排手下人調查,到底是什麼人在幕後操縱。

調查後,讓李二怒火中燒。

自己兒子李泰是幕後黑手。

李二拿著奏摺,走進長孫皇后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