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拿到證據,毫不遲疑出手。

等百姓、讀書人、官員眼神集中在鹽商、鹽梟身上時,李二下旨,籌建冀州、幷州、山東、長安四個地方的鄉村組織機構。

條例中規定,鄉村二級組織機構的人選是由百姓選舉產生,一些退伍老兵紛紛走馬上任。

四個州實行階梯農業稅收政策。

嘩啦啦!

很多人被搞得昏頭。

速度太快。

魏徵、韋挺、王珪三人帶著挑選出來的官員,又從太學中精選擇出一些學生。

分別前往冀州、山東、幷州三個地方,都督檢查實施情況。

太學生則走村竄寨,對百姓宣傳帝國的方針政策。

四個州的野戰軍高度警惕,一旦發生動盪,馬上出動,給予鎮壓,消除後患。

冀州、山東、幷州、長安四個地方封地,一併收回,賜封人員調回長安,不再外放。

一番神操作下來。

還沒等人反對,工作就已經進展到大半。

鄉村二級組織機構順利展開。

田地無償分配給百姓,獲得百姓支援。

很多地方上的大家族,剛想蠱惑人心,馬上遭到鎮壓,一個個地方豪族拉下神壇。

很多大家族、官宦之家原本佔據大量土地,一看階梯政策實施,無可奈何之下。

紛紛放棄手中土地。

不放棄不成呀!

細則中規定,人均土地20畝,稅收只是一成,一旦人均超過20畝田地,稅收會暴漲。

人均超過100畝,稅收是八成以上。

最重要的二點是,細則中規定,一是唐帝國境內不允許奴役百姓,必須要支付最低薪水保障。二是一畝土地租賃費不得超過一成,也就是10%的租賃費。

這樣一來,大家族、官宦之家,再佔據土地已經失去意義,因為土地荒廢一年,帝國會收回,還會開出高額罰單。

李二決心很大。

為了確保政策順利實施,李二下令讓各地的王爺、公爺、侯爺返回長安。

人一到長安,馬上遭到監控。

一片紙都別想傳出去。

想離開長安,開玩笑!

怎麼可能?

李二好不容易讓這些人回長安,怎麼會讓他們回去呢?

等到大局已定時,那些個王爺、公爺、侯爺回去還有什麼用,封地已經收回國有。

只好乖乖在長安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