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現在是高句驪弱勢,唐帝軍勢大。一旦惹到唐帝國,會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一名文官反對道。

百濟國,其實也是一個侵略性極強的小國。

一旦看到有好處,絕對會出手。

“大王,我們暫時不用擔心唐帝國。一是唐帝軍沒水兵,也沒船隻。

他們是否能渡過壓路江還是未知數,就算想渡江,唐帝軍必須從江南一帶抽調船隻。

高句驪入侵幽州,才遭到唐帝軍反擊。況且,樂浪那地方,中原帝國有數百年未收回,

這次想要收回,可不容易。

唐帝軍腳步應該會停在壓路江邊。”

又一名將軍解說道。

“大王,我們為啥老想著搶高句驪的地盤,沒想過聯合高句驪人嗎?

此時,高句驪人處於困境,很願意與我們聯合。那樣不用付出多少代價。

一旦與高句驪聯合,我們就可以進攻新羅。讓高句驪人出兵,一起進攻新羅,

先把新羅拿下,再一起抵抗唐帝軍。就算唐帝軍跨過壓路江,看到勢大時,

咱們馬上向唐帝國投誠,再一起攻打高句驪人。

取得唐帝軍的原諒。”

一名叫樸玉石的文官建議道。

別說,這個建議挺有意思的。

勾結高句驪,先把新羅滅掉,然後,再反叛出去,向帝國屈服稱臣,取得帝國的原諒。

算盤打得響呀!

扶余璋眼睛露出精光。

雖然說,武王只會吃喝嫖賭,不過,在大事方面不會糊塗,畢竟,再怎麼說,也是一名國王。

“大王,這樣一來肯定得罪唐帝國,萬一到時候唐帝國不原諒,那咱們怎麼辦?”

一名文官提出質疑道。

是呀!

前提條件是唐帝國原諒百濟國的反覆無常。

“大王,按唐帝國以前的處理方法,此法絕對可行。問題是,近二年來,

唐帝國變了很多,拿不準唐帝國的處事方法,咱們行事時,必須考慮清楚。”

一名文官道。

“大王,本官覺得問題不大。咱們不是欠了二年的貢費嗎?到時候一併送到長安,

那個皇帝會原諒的。以前唐皇帝好面子,現在好利,那就好辦,用錢砸出一條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