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秦帝國時期,華夏就是實行三權分離制,只是皇權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很多憤青、公知在某一時段,鼓吹什麼學習西方的三權制,說得有鼻子有眼。

貌似是西方發明似的。

其實,在華夏秦帝國時期,秦始皇就是推行三權分離制,是三權制的真正鼻祖。

並非西方專屬或發明。

那個時期,帝國的丞相權利極大,是百官之首。

皇帝想要頒佈什麼旨意,必須得丞相同意,否則,會被丞相扣壓、抵制。

丞相想要實施什麼政策,也必須皇帝同意。

二者間形成牽制。

御史臺可彈劾百官,一箇中立機構。

遺憾的是,只能彈劾百官,不能彈劾皇帝。

漢王朝說白了,是照搬秦朝那一套體制,沒啥新的創意。

直到隋朝,皇帝楊堅覺得有必要控制丞相手中的權利,才弄出幾個副丞相出來。

把六部尚書全變成副丞相,從而達到分權的效果,皇帝手中權利得到集中。

到了滿清時期,皇帝權利達到高度集中。

滿清時期,丞相不如狗。

皇帝搞了個什麼上書房行走的官職。

一個無品無級的官職,權利極大。

皇帝喜歡就封為上書房行走,皇帝一旦不喜歡,直接打回原形,從那裡來,滾回那裡去。

呵呵!

扯遠了,迴歸正題。

“杜荷,想法挺好的,給朕開啟了另一個思路,雖說那些方法目前操作性不強。

不過,還是有可取之處。象根據土地面積,制定不同的稅收政策,這個有操作性。

其他的方法,朕還要好好思考一下,畢竟,涉及面太大了。”

李二認真道。

杜荷也清楚,想要讓李二馬上改變觀念不可能,需要時間慢慢影響、誘導。

從封建王朝制一下子演化到君主立憲制。

不太可能!

就算李二是一代明君、聖君,也不可能一下子轉變過來,得靠時間慢慢沉積。

文明的進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一代代人的付出。

呵呵!

“陛下,微臣只是胡說八道,不要介意。那些個話,只能是個參考,

給陛下提供另一種治國理念。事實上,目前帝國的情況,微臣也覺得操作性不強。

但是,歷史的車輪無人能阻擋,文明的程序不管願意不願意,一定會朝前走,

這是人力無法抗拒的。再說了,不管什麼政策,只要對國家有利、對百姓有利,

對帝國崛起有利,能強國富民的就是好政策。”

杜荷淡淡解釋道。

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